首页部门概况新闻动态教育教学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党建工作会员之家规章制度资料下载关于我们学校首页
教育教学
 教学大纲 
 质量工程 
 实践教学 
 教研室简介 
教学大纲
您的位置: 首页>教育教学>教学大纲>正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2023-2024学年)
2024-05-22 18:35   审核人: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2023-2024学年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1)(2)(本科)和形势与政策(专科)

课程编码:1910301501、1910301601(本科)1910300201(专科)

课程类别:公共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 分:(本)1、(专)1 总学时:(本)40、(专)36

理论学时:(本)40、(专)36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实践学时:0

开设实验(上机)项目总数0个,其中,必修(0)个,选修(0)个

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后续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开课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1. 课程的性质、目的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该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新时代和党的十八大及二十大以来党、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

    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省情。使大学生在新时代深化改革的环境下具有坚定的立场,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形势,掌握时代脉搏,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二、课程培养目标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具有坚定的立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应所有专题内容)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本课程教学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主要体现在毕业要求的大部分,具体如下: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

及其内容

教学内容

支撑强度

观测点

毕业要求观测点内容

1

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具有坚定的立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观测点X.X:

观测点描述XXXXXXX

所有专题的基本

知识

H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课程设计:

1.课程属性与教学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该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新时代和党的十八大及二十大以来党、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具有坚定的立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继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学情分析:当代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但多停留于感性模糊层面,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还不够。在认知能力方面,学生多局限于对具体事物的理解,易于接受新知识并善于发问,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对具体现象、事件背后的深层背景和实质把握不准不牢不强。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取决于对课程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对老师的喜爱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有激情,其次要在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时代感和时效性。教育学生牢牢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把形势与政策课讲透讲活。

3.教材分析:该门课程的教材为《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总编辑为徐遥,《时事报告》杂志社于2023年8月出版。该门课的教材是受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思想政治工作司委托,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大学生的通用教材,教材不仅能够紧紧跟随党中央的脚步,还能紧扣时代热点问题。

4.教学方案设计:依据《形势与政策》课程属性、教学目标和学习对象分析,准确把握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进行总体规划。综合优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流程,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时开展考核评价与反馈。具体内容将在接下来的专题课时大纲中体现。

5. 思政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贯穿大学整个教学过程。明确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也会把课程知识点、思政材料和思政元素的融合运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标。

四、其他教学安排

在本科第一个到第七个学期、专科的第一到第四个学期讲授,课堂教学以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专题讲座为主。2023级和2022级本学期四个专题,一次综合实践活动;2021级和2020级本学期四个专题。均列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

 

第1—2学时

专题一:中国经济“形”稳“势”升(支撑课程目标第1条)

1.课前准备

1.1课外学习评价:针对有关中国经济、十四五规划和二十大精神以及近期的时事热点,要求大家在上课前观看相关视频、互相讨论或者查阅相关资料等,以便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要求:2023年以来,我国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各项主要指标总体改善,经济发展“形”显恢复之态,“势”有向好支撑。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发展韧性,具有开顶风船、走上坡路的能力。引导学生看准当前的 “形”,看清长远的“势”,我国经济韧性十足、前景光明。

1.3教学方案设计:2023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需求不足、内生动力不强等带来的多重考验,我国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巩固经济恢复向好态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成绩显著。本讲内容共三个问题:在教学中首先讲清楚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趋势;其次要讲清楚我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最后要讲清楚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课内教学

2.1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看准中国经济的“形”,看清长远的“势”,我国经济韧性十足、前景光明。本专题共2个课时,在本学期考核权重方面占比20%。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回升向好态势明显

(2)风险挑战不容忽视

(3)中国经济底气何在

教学重点: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总体不断回升向好。

教学难点:全面、辩证、长远地分析我国经济运行的“形”与“势”。

2.2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聚焦双向互动,聚力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探究式和参与式等。教学手段主要是借助PPT、教学视频、讲义和师生互动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还会通过课堂提问、交流互动、分组讨论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2.3 课内小结:本专题主要内容就是中国经济“形”稳“势”升,通过专题学习增强中国经济的信心,共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看准当前的“形”,看清长远的“势”,不为一时的波动起伏所惑所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矢志不渝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必将续写激荡人心的东方传奇。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回升向好态势明显、风险挑战不容忽视和中国经济底气何在。教学重点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总体不断回升向好,教学难点是全面、辩证、长远地分析我国经济运行的“形”与“势”。教学方法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和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3.课后巩固与拓展

3.1复习内容:巩固复习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显、风险挑战不容忽视和中国经济底气何在等。

3.2拓展内容:《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人民日报》2023年7月25日;《读懂中国经济半年报—— 国家统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 《经济日报》2023年7月18日。

3.3预习内容:预习教材第二专题——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1. 单元考核与评价

    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等环节,建立本专题考核细则,明确本专题评价权重及各知识点所占分值,落实过程性评价各项措施,具体考核与评价请参考大纲第七部分。

5.单元达成情况评价及改进措施

通过对课程的目标进行细化、分解,通过多种方式平时考核,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情况,对课程本章的所有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分析本章目标达成情况情况。并依据分析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安排,具体达成度分析请参考大纲第七部分。

 

第3—4学时

专题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支撑课程目标第1条)

1.课前准备

1.1课外学习评价:针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十四五规划、二十大精神和近期的时事热点,要求大家在上课前观看相关视频、互相讨论或者查阅相关资料等,以便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将教育、科技、人才整合到一起进行系统谋划,这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教学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充分认识到新时代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将继续沿着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方向前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3教学方案设计:从新时代十年的成就不难看出,无论是现实需求,还是未来发展需要,任何产业或者行业的崛起都需要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密切协同配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又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本讲内容共四个问题,在教学中首先讲清楚在强国建设过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之后向学生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然后讲清楚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最后讲清楚高校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课内教学

2.1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努力成长为适应国家未来发展需要、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专题共2个课时,在本学期考核权重方面占比20%。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着眼长远发展的重大抉择

(2)铸就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

(3)加快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

(4)充分发挥高校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铸就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和加快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教育、科技、人才的辩证统一关系。

2.2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聚焦双向互动,聚力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探究式和参与式等。教学手段主要是借助PPT、教学视频、讲义和师生互动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还会通过课堂提问、交流互动、分组讨论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2.3 课内小结:本专题主要内容就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通过专题学习使大学生坚信,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上,唯有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着眼长远发展的重大抉择、铸就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加快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充分发挥高校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是铸就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和加快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教学难点是正确认识教育、科技、人才的辩证统一关系。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和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3.课后巩固与拓展

3.1复习内容:巩固复习铸就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和加快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等。

3.2拓展内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新闻发布会》,国新网2023年2月24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闻发布会》, 国新网2023年7月6日。

3.3预习内容:预习教材第三专题——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4.单元考核与评价

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等环节,建立本专题考核细则,明确本专题评价权重及各知识点所占分值,落实过程性评价各项措施,具体考核与评价请参考大纲第七部分。

5.单元达成情况评价及改进措施

通过对课程的目标进行细化、分解,通过多种方式平时考核,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情况,对课程本章的所有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分析本章目标达成情况情况。并依据分析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安排,具体达成度分析请参考大纲第七部分。

第5—6学时

专题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支撑课程目标第1条)

1.课前准备

1.1课外学习评价:针对中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文化的重要讲话和近期的时事热点,要求大家在上课前观看相关视频、互相讨论或者查阅相关资料等,以便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要求: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塑造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深刻认识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从远古走到今天、从历史迈向未来;从而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谱写民族复兴新华章。

1.3教学方案设计:几千年来,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历尽磨难而薪火不辍、屡经世变而固本开新?根本就在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脉相承,塑造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今天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就必须怀着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明自觉,守住根脉、传承发展,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增强前进动力。本讲内容共三个问题,在教学中首先讲清楚讲清楚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紧密联系、有机统一;之后向学生讲清楚当前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现状;最后向学生讲清楚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2.课内教学

2.1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本专题共2个课时,在本学期考核权重方面占比20%。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历史悠久缔造中华文化

  2. 培根铸魂推动文化繁荣

    (3)笃定前行建设现代文明

教学重点:培根铸魂推动文化繁荣和笃定前行建设现代文明等。

教学难点:深刻解读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2.2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聚焦双向互动,聚力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探究式和参与式等。教学手段主要是借助PPT、教学视频、讲义和师生互动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还会通过课堂提问、交流互动、分组讨论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2.3 课内小结:本专题主要内容就是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通过专题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历史悠久缔造中华文化、培根铸魂推动文化繁荣和笃定前行建设现代文明。教学重点是培根铸魂推动文化繁荣和笃定前行建设现代文明等,教学难点是深刻解读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和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3.课后巩固与拓展

3.1复习内容:巩固复习培根铸魂推动文化繁荣和笃定前行建设现代文明等。

3.2拓展内容:《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民日报》2023年6月3日;《从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李捷,《光明日报》2023年6月23日。

3.3预习内容:预习第四讲内容——世界变乱交织中国笃行担当。

  1. 单元考核与评价

    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等环节,建立本专题考核细则,明确本专题评价权重及各知识点所占分值,落实过程性评价各项措施,具体考核与评价请参考大纲第七部分。

  2. 单元达成情况评价及改进措施

    通过对课程的目标进行细化、分解,通过多种方式平时考核,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情况,对课程本章的所有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分析本章目标达成情况情况。并依据分析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安排,具体达成度分析请参考大纲第七部分。

第7—8学时

专题世界变乱交织中国笃行担当(支撑课程目标第1条)

1.课前准备

1.1课外学习评价:针对世界局势、世界政治经济和乌克兰危机最新局势以及近期的时事热点,要求大家在上课前观看相关视频、互相讨论或者查阅相关资料等,以便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要求: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冲突不断加剧,全球治理体系滞后,世界各国正面临史所罕见的多种风险挑战,人类社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多重困境。教学中,让学生全面认识变革和动荡两种趋势持续演进、团结与分裂两种取向相互激荡的世界图景,让学生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以因势而谋、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胸怀天下、引领时代的大国担当,持续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提供破解难题的良方、凝聚团结合作的力量。

1.3教学方案设计: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同时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依然横行,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沉渣泛起,两股潮流、两种道路的较量更加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着眼全人类共同利益,高高举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开辟的是一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崭新道路,谋求的是增进全人类共同利益和整体福祉,探索的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未来。本讲内容共三个问题,在教学中首先向学生讲清楚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再次讲清楚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最后讲清楚“三大倡议”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1. 课内教学

    2.1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当前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认清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重重挑战,中国放眼长远、胸怀天下、坚定信心,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照亮人类前行之路。本专题共2个课时,在本学期考核权重方面占比20%。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变革动荡持续演进

(2)大国关系深刻调整

(3)中国智慧彰显担当

教学重点:大国关系深刻调整和中国智慧彰显担当等。

教学难点:准确阐释“三大倡议”的现实意义及深远影响。

2.2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聚焦双向互动,聚力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探究式和参与式等。教学手段主要是借助PPT、教学视频、讲义和师生互动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还会通过课堂提问、交流互动、分组讨论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2.3 课内小结:本专题主要内容就是世界变乱交织中国笃行担当,通过专题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携手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变革动荡持续演进、大国关系深刻调整和中国智慧彰显担当等。教学重点是大国关系深刻调整和中国智慧彰显担当等,教学难点是准确阐释“三大倡议”的现实意义及深远影响。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和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3.课后巩固与拓展

3.1复习内容:巩固复习大国关系深刻调整和中国智慧彰显担当等。

3.2拓展内容:《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写在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之际》,人民网2023年3月23日。《让平安的钟声响彻人间——中国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守护世界 和平安宁》,新华网2023年4月21日。

3.3预习内容:准备最后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内容。

4.单元考核与评价

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等环节,建立本专题考核细则,明确本专题评价权重及各知识点所占分值,落实过程性评价各项措施,具体考核与评价请参考大纲第七部分。

5.单元达成情况评价及改进措施

通过对课程的目标进行细化、分解,通过多种方式平时考核,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情况,对课程本章的所有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分析本章目标达成情况情况。并依据分析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安排,具体达成度分析请参考大纲第七部分。

第9—10学时

专题综合实践活动(支撑课程目标第1条)

1.课前准备

1.1课外学习评价:针本学期的四个专题内容和近期的时事热点,要求大家在上课前观看相关视频、互相讨论或者查阅相关资料等,以便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讨论学习使得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及二十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还要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以了解我们在新征程上的努力和拼搏。帮助学生掌握时代脉搏,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1.3教学方案设计:最后一次课是综合实践活动安排,本专题内容共四个环节,在教学中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本学期的四个专题内容和近期的时事热点及党中央最新政策等;之后让学生分组对这些问题阐释和讲解,每组一人主讲,其他同学补充发言;然后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委对分组展示情况进行打分;最后老师公布学生现场表现分数,并对学生表现给予点评。

2.课内教学

2.1教学内容:

通过本专题的讨论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形势,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题共2个课时,在本学期考核权重方面占比20%。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回顾本学期的四个专题内容和近期的时事热点及党中央最新政策等。

(2)学生分组讨论对这些内容进行阐释和讲解。

教学重点:课堂讨论

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产生讨论效果。

2.2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聚焦双向互动,聚力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探究式和参与式等。教学手段主要是借助PPT、教学视频和师生互动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还会通过课堂提问、交流互动、分组讨论等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2.3 课内小结:本专题主要内容就是讨论学习。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回顾本学期的四个专题内容、近期的时事热点和分组讨论,教学重点就是分组课堂讨论,教学难点是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产生讨论效果。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启发式、分组讨论法、探究式和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3.课后巩固与拓展

3.1复习内容:巩固复习本学期所有内容。

3.2拓展内容:学习强国、央视新闻等。

4.单元考核与评价

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等环节,建立本专题考核细则,明确本专题评价权重及各知识点所占分值,落实过程性评价各项措施,具体考核与评价请参考大纲第七部分。

5.单元达成情况评价及改进措施

通过对课程的目标进行细化、分解,通过多种方式平时考核,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情况,对课程本章的所有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分析本章目标达成情况情况。并依据分析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安排,具体达成度分析请参考大纲第七部分。

 

五、学时分配表

教 学 内 容

思政融入点

理论课

课时数

思政材料

思政元素

中国经济“形”稳“势”升

时事材料和

视频等

中国经济形势

2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

时事材料和

视频等

教育科技和

人才强国

2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时事材料和

视频等

中国文化

2

世界变乱交织中国笃行担当

时事材料和

视频等

世界局势

2

综合实践活动

时事材料和

视频等

国情省情

2

合 计

2023本专科和2022级本科为10个学时

2022级专科、2021级和2020级本科为8个学时

六、教学方法

为达到更优的教学目标,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讲述法、讨论法、分组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七、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

考试形式:开卷

评定方式:百分制

 

 

 

 

 

课程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支撑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观测点)

考核内容

考核形式及占比(%)

成绩

学习通

小论文

在线测试

实验报告

课程报告

课程论文

章节测试

期末考试

总比

(%)

课程目标1

(指标x.X)

所有专题的基本知识

25

25






50

100

合计

50

50

100

 

课程目标1达成度具体分析及计算方法

内容

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分值

学生平均分值

达成度计算

本学年的所有内容

课程目标1

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

100



合计



100%



 

考核标准:

(1)学习通的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内容

分值

课程目标1

高质量完成各专题的视频任务,认真完成专题中的章节测试,正确率在90%以上,认真完成学习通中的阅读部分,达到规定时长,并能做出深刻体会。

90-100

较好完成各专题的视频任务,较好完成专题中的章节测试,正确率在80%以上,较为认真完成学习通中的阅读部分,达到规定时长,并能做出较为深刻体会。

80-89

基本完成各专题的视频任务,基本完成专题中的章节测试,正确率在70%以上,基本完成学习通中的阅读部分,基本达到规定时长,并能做出较好体会。

70-79

完成各专题的视频任务,也完成专题中的章节测试,正确率在60%以上,未较好完成学习通中的阅读部分,时长也不够,体会也很一般。

60-69

不能完成各专题的视频任务,不能完成专题中的章节测试,或者完成后正确率在60%以下,不能完成学习通中的阅读部分,完全达不到到规定时长。

0-59

(2)小论文的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内容

分值

课程目标1

熟练掌握各专题的基本内容和重点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按时完成小论文,重点突出,语言详略得当,思路清晰,字迹工整,态度认真,符合小论文的规格要求。

90-100

掌握各专题的基本内容和重点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按时完成小论文,要点明确,语言精练,字迹较工整,态度认真,较为符合小论文的规格要求。

80-89

基本掌握各专题的主要内容,能够独立完成小论文,文章要点基本明确,思路较清晰,语言详略基本得当,字迹较工整,态度较认真,基本符合小论文的规格要求。

70-79

基本掌握各专题的内容,能够完成小论文,但文章中纰漏较多,要点不够明确,思路较乱,语言拖沓,字迹潦草,态度不认真,与规范标准有一定差距,能够符合小论文的规格要求。

60-69

不能掌握各专题的基本内容,不能完成小论文,或文中纰漏过多,思路混乱,语言拖沓或过于概括,字迹潦草,态度极不认真,完全不符合小论文的规格要求。

0-59

(3)期末考试的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分

70~89分

60~69分

0~59分

课程目标1

能够掌握《形势与政策》课堂所有教学内容、回答问题绝大部分准确,而且对不同问题分析客观合理。

能够掌握《形势与政策》课堂大部分教学内容、回答问题大部分准确,而且对不同问题分析比较客观合理。

基本能够掌握《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内容、回答问题基本准确,而且对不同问题分析基本客观合理。

仅能够掌握《形势与政策》少量课堂教学内容、回答问题基本不准确,而且对不同问题分析不客观不合理。

 

达成情况分析: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及计算方法

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分值

学生平均分值(百分制)

达成情况计算

课程目标1

综合成绩

100

Z


应用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策略,对课程目标1和课程总目标达成情况分别进行计算,若评价值(达成情况)达到规定标准的认为评价结果达成,教学效果良好;若评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

认为不合格,需要持续改进。

(需要持续改进需进行未达成原因分析,并根据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课程资源

1.课程教材

徐遥.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M]. 北京:《时事报告》杂志社,2023年8月。

2.参考书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

(5)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

(6)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 年.

(9)中央纪委宣传部.永远在路上[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

(10)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

(11)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

(12)张宇燕.中国和平发展道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13)王帆,凌胜利.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

(14)(英)马丁∙阿尔布劳.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年.

3.期刊

(1)中文版;《半月谈》、《环球人物》、《看天下》、《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国外交》(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青年》。

(2)外文版:《TIME》(时代周刊)、《Advances in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进程)、《American Politics Research》(美国政治学研究)。

4.网络资源

(1)宣讲家.形势政策在线网络课程

(2)爱课程.形势政策在线网络课程

(3)王刚.形势与政策微课教学视频.南京师范大学.资源共享课

(4)黄秋生.形势与政策教学视频.华南大学.资源共享课

(5)公众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页、时事报告

(6)考试题库来源:党政机构报刊、图书馆电子资源、学习通教辅资源库

(7)学习通和学习强国平台

(8)电视节目:杭州亚运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十届三中全会、央视新闻频道等。

 

九、有关说明

是否双语教学:否

双语教学的要求与比例:汉语100%

实习、实训环节的纪律与注意事项:无实习、实训环节。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无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核人:

大纲审定人:

日期: 年 月 日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新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河南新乡市金穗大道191号图书馆南楼6楼
电话:0373-3683011  邮编:45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