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本知识
第一讲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性质的党,它与其他政党和社会团体有哪些区别,这是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首先应该弄清楚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起,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的完全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十二大以来的党章把党的性质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段话,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三个方面,阐明了党的性质。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两方面阐述党的性质。党的阶级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先进性,是指党是由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党的本质和生命。它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的确立和贯彻,关系到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和坚持,也关系到做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
一、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认为,政党是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为实现其根本利益,以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为主要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任何政党都有其阶级基础,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这个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于资产阶级政党之后,它是在资本主义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自觉阶段,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7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棗共产主义者同盟,次年制定了第一个周详的党纲棗《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性。在旧中国,我国工人阶级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一样,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它同大工业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在同资产阶级作斗争中锤炼了高度index1.shtm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和具有远大前途的阶级。建国前,由于中国工人阶级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它还具有一些特殊优点。一是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它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所受的压迫和剥削比中国其他任何阶层都要沉重,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中国工人阶级具有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性。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分布比较集中。这一优点弥补了中国工人人数少的不足,便于组织起来,形成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三是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同广大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使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中国革命具有极其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它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中国共产党正是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坚定不移地代表着它的意志。七十多年来,我们党为实现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前赴后继,顽强斗争,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我国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作为它的对立面的工人阶级也就不需要继续存在了,因此党也就失掉了它的阶级基础。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阶级关系确实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资本家阶级作为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原来作为资本家阶级对立面的,被压迫、被剥削、经济上一无所有的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但是,工人阶级就其是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者这一点来看,不仅没有因为资产阶级的被消灭而消亡,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更加壮大起来了。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扩大,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新一代工人大批成长,特别是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的人数显著增加,成为工人阶级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全国职工人数已由1949年的800万人增加到1997年的1.4668亿人。职工中青年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明显提高。职工内部的构成、劳动方式、生活条件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变化。但是,所有这些变化,并没有也根本不会改变工人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它作为同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的一个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体现者,以及由此产生的最先进、最有远见、最大公无私、最守纪律等特点和优点依然存在。
中国工人阶级所肩负的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伟大历史使命,还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工人阶级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以前,它是不会消亡的。现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物质产品还不够丰富,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制度的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依然存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较广泛的影响。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还必须经过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而能够把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并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只有其先锋队棗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需要党,党也离不开工人阶级。
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个命题,涉及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棗工人阶级的作用及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问题。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块主要的‘基石’是什么呢?这就是:无产阶级是现代社会中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列宁全集》第12卷第284页)工人阶级只有建立自己的独立的政党,它“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455页)这些论述,既说明了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同时也说明了工人阶级只有建立自主独立的政党,才能在党的领导下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如果否认党的阶级性,那就从根本上否认了工人阶级的伟大作用和历史使命;如果否认党的先进性,也就否认了工人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群众,推翻资本主义,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等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正因为党的性质这样重要,在坚持党的性质这个根本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同各种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列宁在创立和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我们党一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国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否定党的工人阶级性质的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抵制。
二、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
党应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列宁也指出:“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列宁全集》第24卷第38页)这表明,党同工人阶级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组织,而不是工人阶级的一般阶级组织。如果把党降低到工人阶级的一般阶级组织,把共产党员降低到普通工人群众的水平,实际上就是否定了党的先进性。我们党从建党开始就十分重视党员的先进性,集合了一大批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并不是说其他阶级出身的具备党员条件的人不能入党,也不是说吸收这些人入党就改变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党员的社会出身,并不是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列宁指出过:“确定一个党是不是真正工人的政党,不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组成的,而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领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党是不是真正无产阶级的政党。”(《列宁全集》第39卷第246页)历史经验证明,列宁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只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工人阶级的立场,一切从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符合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纲领和路线,即使党内的工人成分不占多数,也可以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正是这样,尽管农民出身的党员较多,但党的指导思想、纲领和路线,都是忠实地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所以党始终保持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其他阶级中的一些人参加到工人运动中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首先就要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等的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而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85页)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了不少非工人阶级出身的同志入党。由于这部分同志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抛弃了原来的阶级立场,拥护党的纲领和路线,具备了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条件,并且经过了严格的考察和考验,所以我们党并没有改变其先进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那种因为党内非工人出身的党员数量大,就怀疑党的工人阶级性质的看法,是不对的。当然,也要指出,由于我们党内非工人阶级出身的党员多,加重了党内教育的任务。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注意在工人特别是产业工人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不论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还是其他人要求入党,都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注意思想改造,坚持不懈地同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真正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锻炼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三、党是以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十分严整和科学的世界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一个政党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作指导,不仅关系着这个政党的性质,也关系着它和它所代表的阶级的前途和命运。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历史上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它以先进思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性和它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所要求的。工人阶级只有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认清自身的地位和历史责任,意识到本身解放的条件,才能从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在创建工人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理论上阐述了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宗旨、纪律和作风等问题,并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潮进行斗争,为工人阶级政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列宁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高度评价了革命理论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作用。他强调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列宁选集》第1卷第312页)
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伟大胜利,关键就在于它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的指南。毛泽东同志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3页)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增强党员克服和抵御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的能力,牢固地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我们党在各个革命时期,特别是党的任务发生转变时期,都十分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党的思想。正是这样,我们党才保持了先进性和纯洁性,才不断发展壮大,才胜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并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在革命和建设中,即使出现失误,由于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能够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及时纠正错误,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我们面临大量开创性的、前人没有提出或前人没有涉足的课题,面临大量错综复杂的矛盾,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每天都在创造新事物、新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指导,深入实际进行探索和总结。解决好这个问题,党才能更好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的
中国共产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也是党的根本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的时候,就把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作为同盟和国际的组织活动方式的基本准则。列宁在建设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过程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民主集中制这一科学概念,并把这一原则运用于俄国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并进行活动的。
那么,什么是民主集中制呢?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党章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这就是说,民主集中制原则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结合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讲民主不能离开集中,讲集中不能离开民主。党内必须以民主为基础,离开民主的集中,就会成为个人专断;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党内民主又是在集中指导下进行的,是受党章和党的纪律制约的、有领导的民主。离开集中的指导,就会成为极端民主化,成为无政府状态。只有把民主原则和集中原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既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又能有效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全党行动的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地贯彻执行。如果把民主与集中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就会使党的组织涣散、分裂,使革命和建设事业遭受损失。
根据党章的规定,民主集中制包括六项基本原则:(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5)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上述规定,是正确处理党内各方面关系的准则。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上述六项基本原则中第一项所规定的“四个服从”,是建立党内生活正常秩序,保证全党意志统一和行动一致的根本原则,它的基本精神贯穿于其他五项基本原则之中。因此,要求入党的同志首先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1.党员个人必须服从党的组织。这是因为,每个党员是党的一分子,只有个人服从组织,党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如果党员个人不服从党的组织,不执行党组织的决定,各行其是,党的组织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没有战斗力。一般来说,党组织的决定反映和集中了大多数党员的要求和意见,是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服从组织的决定,就是服从大多数党员的意见。在某些时候,也会发生党员个人意见和党组织的意见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员个人的意见可以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反映。但是,个人在行动上必须服从组织决定。
2.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党的组织讨论决定问题时,由于个人了解的情况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大家的意见可能不完全一致,这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及时作出决定,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行动。少数人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之后,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但必须执行多数人所通过的决议,在行动上不得有任何反对的表示。在作出决定的过程中,党组织要认真考虑少数人的意见。如对重要问题发生争论,双方人数接近,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再表决;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争论的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请求裁决。
3.下级组织必须服从上级组织。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之间,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党的下级组织对于上级组织的指示、决定,必须坚决地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决不允许对上级指示搞实用主义,合意的就执行,不意的就不执行。如果认为上级组织的指示、决定不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向上级提出意见,但必须在上级组织同意后才能加以调整或改变。在紧急情况下,下级组织来不及请示上级组织而又必须马上作出决定时,可以边行动边报告,或事后报告,请求批准。
4.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我们党是由中央到地方到基层的各级党组织组成的整体,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它是全党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代表者,又是率领全党行动的最高司令部。全党服从中央,党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维护整体的利益。因此,全体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一致。有关全国性的重大政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作出决定,各部门、各地方的党组织可以向中央提出建议,但不得擅自作出决定和对外发表主张。
为什么我们党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自己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呢?这是因为,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组织制度,是党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根本组织保证。只有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把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党成为一支组织严密、行动一致的有战斗力的队伍,成为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也只有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集中全党智慧,正确地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生失误也能得到有效纠正。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历史经验证明,正确的政治路线,只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来保证,才能得到很好的坚持和贯彻执行。现在,我们党已经有了一条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为了使这条基本路线能够很好地、坚定不移地贯彻实行,成功地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靠民主集中制来调动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必须靠民主集中制来保证党在组织上、行动上的一致。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从而保证党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艰巨任务。这是一场十分深刻、复杂的革命性的大变动。在这场大变动中,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有了很大变化,社会上各种利益关系需要妥善调整,一个又一个复杂的矛盾需要去解决,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正在探索和开辟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顺利地开拓前进,不犯或少犯错误,更要注意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既要反对违反党内民主原则搞个人专断和家长制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违反党内集中统一原则搞分散主义和极端民主化的错误倾向,把民主与集中很好地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党组织的智慧和创造力,并把他们凝聚成一个战斗的集体,齐心协力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作为一个要求入党的同志,也应当自觉地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原则,了解和熟悉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按照党组织的安排,积极参加党的活动,体验党内民主生活。同时要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决不允许自以为是,搞分散主义;要在政治上、组织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凡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了的事,就要坚决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决不允许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要坚持不断地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做到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
一、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为什么说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呢?最基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利益,同其他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工人阶级的最高利益和最高理想,就是消灭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一历史进程,既是工人阶级自身解放的过程,也是一切劳动群众解放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讲到工人阶级解放的条件时指出,工人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就不能最后解放自己。所以,工人阶级所代表的社会利益,也就是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这种根本利益的一致,决定了工人阶级的运动必然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3页)作为领导这个运动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也就是为谋求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存在和活动的,它没有也不能有自己的私利。
在我们国家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忠实地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虽然他们在旧社会也是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由于他们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分散的、落后的,他们是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日益分化的,因而没有自己独立的政党,提不出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主张。同样,中国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提不出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主张。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要求的一面,但他们又有剥削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一面,也不可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唯有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和组织纪律性的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各族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在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人阶级已经成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广大农民仍是它的巩固的同盟者,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原阶级的成员绝大多数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种状况表明,能够忠实代表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利益的,仍然是中国共产党。
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忠实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仅要看它的纲领,还要看它的行动。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忠实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深入工农群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探索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许多人身系牢狱,英勇就义。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向警予、邓中夏、彭湃、陈延年、恽代英、赵世炎、张太雷等革命先烈,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长期的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求得中国人民的解放,甘冒枪林弹雨,不惜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转战南北,戎马沙场,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为民捐躯。据统计,全国有名可查的烈士有370余万人,仅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在战场上牺牲的就达76万人,其中有32万人是共产党员。方志敏、刘志丹、黄公略、左权、杨靖宇、赵一曼等同志就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光辉典范。更多的共产党人,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志的尸体,坚定地为人民利益继续奋斗。建国以后,广大共产党员为了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利益,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在各条战线上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凯歌。焦裕禄、雷锋、孔繁森等同志就是其中的典范。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共产党员带头解放思想,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在各自的岗位上开拓前进,大胆创新,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全国各条战线评选表彰的各类先进模范人物中,85%以上是共产党员。特别是在保卫祖国、抢险救灾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关键时刻,总是共产党员冲在前面,显示出共产党员忠诚地为人民谋利益的本色。
二、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这一宗旨,鲜明地昭示党是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
毛泽东同志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4一1095页)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党章明确规定:“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决心。
党的根本宗旨,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主要体现在制定和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我们党就提出了符合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要求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和路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我们党根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在建国初期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八大制定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纲领,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所有这些,都是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党的根本宗旨,也体现在我们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是党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豹工作方法,经过广泛地反复地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制定出来的,因而它能够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同时,党又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把党的正确主张贯彻到群众中去。通过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通过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且组织起来,自觉地为实现这些利益而奋斗。
党的根本宗旨,还体现在党对每一个党员的要求上。党章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党章还规定,党员要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党要求党员和党员干部,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人民给的权力要为人民谋利益,要廉洁奉公,绝不能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要通过多种渠道,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例如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以及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区等形式,及时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千方百计地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要切实关心群众的疾苦,在农村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热心帮助困难户发展生产,寻找致富门路,尽快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在群众有危难的时候,要同群众同甘共苦,敢于挺身而出,为群众排忧解难,坚决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等等。绝大多数党员都能够认真这样去做,使群众从党员身上感受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要求入党的同志,也应当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践党的宗旨同自己的工作和言行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
三、党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问题,是关系我们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反对腐败,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保证,也是使党能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党风和廉政建设。在延安时期,党就领导边区政府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草案)》。1944年,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学习郭沫若总结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教训的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全党“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945年7月,毛泽东同志在同民盟领导人黄炎培谈到共产党如何跳出由盛而衰的历史周期率时,提出了依靠民主、依靠人民监督政府,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思想。在建国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再次提醒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建国以后,我们党在扫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保持党和国家机关清正廉洁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再告诫全党,要十分重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全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列入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中央十分明确地提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一个一个地打好阶段性战役。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狠抓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持标本兼治,努力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同时注意把反腐败斗争同纯洁党的组织结合起来,在党内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事实证明,我们党对于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加强廉政建设和惩治腐败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措施也是得力的。经过全党和全国上下的一致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因为党内存在一些不正之风,就怀疑党还能不能代表人民?对这个问题,必须有正确的认识。首先,我们要看到,绝大多数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是好的,他们忠诚地、积极地为人民服务,在改革和建设中不怕困难,不畏艰苦,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发扬了实干精神和献身精神。如果没有他们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艰苦奋斗,我们国家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应当毫不犹豫地肯定,党的主流是好的,是生机勃勃和有战斗力的。当然,党内确实存在少数党员包括某些党员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腐败变质的问题,但是,这毕竟是支流。我们既不能对党内存在的这类问题视而不见,掉以轻心,也不应该以偏概全,进而怀疑党还能不能代表人民。如前所述,我们党对于解决党内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从来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严正措施,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次,我们还要看到,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上的腐败现象难免会反映到党内来,会有少数党员堕落成腐败分子。问题不在于会不会有腐败分子,关键要看对腐败分子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党对于那些败坏党和人民事业的腐败分子,态度十分鲜明,采取坚决清除的方针,一经发现,立即处理,有多少清除多少,决不姑息养奸。党的十四大以来,党内共有49.9万人因走私贩私、行贿受贿、贪污盗窃、腐化堕落等各种问题受到党纪处分。其中省级干部48人,地(厅)级干部1570人。这些事实充分说明,我们党采取了坚决的措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贯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是当之无愧的。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当明确: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领导仍然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一、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
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明,许多革命先驱,许多政党和政治派别,都没有找到国家振兴和民族解放的出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为了摆脱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先后进行了种种尝试,包括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戊戌维新以及义和团运动等,但都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指引中国人民找到了国家和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并且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在不长的时间里,党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巩固了人民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随后,党又领导全国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来,尽管我们走过弯路,有过失误,但是党和全国人民一道,经受了挫折的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仍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建国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开辟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二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1992年到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2.1%,既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又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避免了大起大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粮食等农产品稳定增长。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钢铁、能源等基础工业迅速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199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由1991年的第十位上升到第七位,在发展中国家位次上升到第一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6年,城乡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分别比1991年增长41.5%和28.8%。
总之,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在中国,从来没有哪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前进中善于总结经验,郑重对待自己的失误,以形成并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中国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就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夺取政权需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样必须有党的领导。因为,党的领导本来就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必有之义,二者不能分开。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在革命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需要党的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坚持党的领导是其内在要求和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111页)这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譬如,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努力使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等等。总之,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充分体现出来。显然,这些都是党的纲领、政治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始终保持我国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顺利前进。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一方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是群众自己的事业,必须最广泛地动员他们参加,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他们最有力的支持。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通过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人民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一句话,党植根于群众,要把人民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办到。另一方面,要看到改革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又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它要解决的问题极其复杂,又直接触及各方面的利益。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里进行改革,其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这就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作为改革的设计者和领导者,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协调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取得改革的成功。这个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事实上,也正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按照我国的国情,提出了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并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坚定不移地贯彻实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二十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党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作用,是任何其他组织和团体都不能代替的。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安定团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决条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人心涣散,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进行。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与各民主党派结成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赢得了各民主党派的衷心拥护和密切合作与支持;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善于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及时调整各种利益关系,把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人民团结起来;党高瞻远瞩,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执政条件下,积累了丰富的治党治国经验,紧紧把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现在,有极少数人借口党曾犯过错误而怀疑和否定党的领导。这是完全错误的。过去,党在工作指导上确实有过失误,包括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但是必须看到,任何政党和个人,在他们的活动中,有这样那样的失误或错误是难免的。中国共产党从事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崭新的事业。列宁说过:“在这样崭新、艰难和伟大的事业中,缺点、错误和失误是不可避免的。谁害怕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困难,谁被这些困难吓倒,谁见了这些困难就悲观失望或者张皇失措起来,谁就不是社会主义者。”(《列宁选集》第4卷第130页)我们党勇于正视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能够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并且在实践中依靠党和群众的力量,认真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党有力量的表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为纠正“左”的、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作风上作了极大的努力,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引上了正确轨道,党和人民正满怀信心地向着新的目标前进。那种因为党曾犯过错误而对党失去信心,甚至怀疑党的领导能力,否认党的领导作用的认识,显然是不对的。
三、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有了很大变化,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一,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从根本上抵御和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和和平演变的图谋,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执政党的地位;才能从根本上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效地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党的凝聚力;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逐步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创造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物质条件,最终实现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因此,党的各级领导要研究经济,熟悉经济,学会经济建设的本领;要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经济建设上来;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开拓,带领群众积极探索和创造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建设的路子。党的自身建设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纪检工作等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不能脱离这个中心,游离于这个中心之外。要坚持用符合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教育党员干部,以提高他们领导和参与经济建设的素质和能力。要把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成效,作为检验各级党组织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对于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问题和国际国内某些突发事件,既要有清醒的认识,正确处理,又不能因此动摇和影响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第二,党必须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执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施,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为了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对决策的监督制度和监督法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第三,党必须坚持健全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要求有健全的法制。为了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以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在宪法和法律面前,党没有任何特权。党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第四,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他社会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它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推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一刻也离不开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整个工人阶级和包括青年、妇女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团体,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和改善党对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进行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党要支持这些群众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它们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通过它们带动亿万职工、青年、妇女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去。
第五,党必须广泛联系和团结各阶层群众,共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它们作为中国共产党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和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各民主党派在“两个文明”建设和推进“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六,党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努力完成党的建设面临的各项任务。应当明确,我们强调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强调党的建设必须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这决不是说党的建设就不重要了。相反,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失去或丢掉这个优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失去最根本的保证。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原则,按照党的建设的总目标,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结合经济建设,努力把党建设好。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和选拔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切实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使党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总之,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当之无愧的。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自觉地接受和维护党的领导,对于党的方针、政策和号召,要积极响应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党组织在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应当从关心和爱护党的立场出发,提出批评和建议;对于反对和危害党的领导的言行,要勇于进行坚决的斗争。
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二讲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十五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个规定除了坚持过去提出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外,又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经过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充分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决心和信念,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形象。
明确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广大党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同样也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要求入党的同志深入了解党,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成长为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
第一节 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创立了无产阶级谋求解放的科学理论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和发展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即坚持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消灭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这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
列宁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依据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国家内取得胜利”的理论,解决了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一系列重大问题,并领导伟大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还研究了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状况,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划时代的新内容。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20世纪初人类思想史上的重大成果,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以农民为主要群众的、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里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开展共产主义运动的问题。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独立自主,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我们立国、建国的一个根本方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了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棗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到十五大,我们党又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之所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因为它是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的旗帜,是指导我们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基础上形成的,无产阶级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精神武器。如果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工人阶级就不可能从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也只能是自发的无组织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工人运动的初期,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他们的斗争,包括要求增加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斗争都是自发的,始终不能改变自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在无产阶级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之后,才认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懂得了无产阶级要翻身解放,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以夺取政权为首要目标的革命斗争。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选集》第1卷第311页)无产阶级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才能真正担负起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创造者的历史使命。
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无产阶级是党产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则是党产生的理论基础,二者缺一不可。马克思曾指出:“工人们所具备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人数众多;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众多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06?07页)这里所说的知识,就是指引工人阶级实现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功绩,就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同样,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有许多志士仁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并进行了不懈的尝试,但都失败了。实践证明,那些资产阶级学说、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都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不能使中国人民摆脱苦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无产阶级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建立了自己的政党棗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才有了正确的领导,使革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我们党成立以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分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各阶级的状况,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领导、动力以及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地恢复了国民经济,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这期间,我们党也犯过一些“左”的错误,包括像“文化大革命”那样严重的错误,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的改善,其根本原因就是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并在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使各条战线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重大的胜利。
总之,党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才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判明国际国内的复杂局势,了解周围事变的内在联系,预察事变的进程,制定不同历史时期的正确纲领、路线;才能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始终站在革命运动和建设事业的前头,带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三、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呢?简要说来,就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历史和科学的前进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它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思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81页)列宁也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列宁选集》第1卷第274页)马克思主义必须有新的发展,这是当今时代的大趋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出的历史性新课题。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怎样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政治勇气和革命魄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现代化建设实际,走自己的路,在实践中进行了艰苦探索和伟大创造,终于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在认识上的飞跃,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理论,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崭新的时代特色和具体内容。这个理论所以“管用”,能够为全党所接受,就是由于它不是靠翻阅本本演绎出来的,也不是冥思苦想感悟出来的,而是由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熔铸而成的,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这个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民不仅冲破了“左”的羁绊,使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而且胜利地经受了国内外敌对势力所掀起的政治风浪的考验。当然,邓小平理论也是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事实表明,只有以新鲜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使它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算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必须同违背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必须澄清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看法:
一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创立的学说,现在已经“过时”,已经不再能解决当今的社会问题。这种论调是完全错误的。任何真理确实都有其适用的界限。判断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就要看我们今天所处的历史环境是否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界限。这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来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以往的一切社会,而且适用于现在和将来的一切社会;不仅适用于人类社会,而且还适用于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的思维。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不会过时的。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研究经济运动规律,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它所揭示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适用于一切社会发展阶段;阶级斗争的规律,适用于一切阶级社会;剩余价值规律,适用于资本主义阶段;价值规律,既适用于资本主义阶段,也适用于社会主义阶段;等等。所有这些规律,哪一个在现今的世界上不再起作用了呢?一个也没有。我们今天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世界历史的进程已经向前推进了,但还处于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并存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并没有过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原理运用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经验,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它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创造者,指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在自己的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对于处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阶段的社会来说,它同样没有过时,而且正适用于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研究他们当时所遇到的社会问题而作出的某些具体结论,有些确实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的情况,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而且,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的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扬弃某些不再适用的旧结论,并在坚持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用新的结论来丰富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意,也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态度。所以,决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而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前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不断地丰富它,发展它。
二是认为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个“学派”,否认它对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错误观点的要害,在于贬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指导作用。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呢?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必然通过自己的意识形态和统治思想,来保护其经济基础,巩固其统治地位,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使之形成为一种指导思想。我国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地要用工人阶级的思想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它集中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它当然应当占据指导思想的位置。第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取决于它的阶级性,而且取决于它的科学性和普遍适用性。马克思主义所说明的问题,不是某一具体学术领域的问题,而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时代发展的总趋向和总规律,是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方向道路等根本问题。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人类认识的最高科学成果。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特性,决定了它必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基于上述理由,我们一定要自觉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是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有的人对待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拘泥于其个别结论和词句,否定从现实的发展中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新的结论和观点,这也是不对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机械地生搬硬套。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81页)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看作是某种一成不变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已经离开我们一百多年,我们不能苛求他们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准备好现成的答案。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是错误的;采取僵化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同样也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分析具体的客观事物,研究分析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作为党制定政策与策略的依据和基础。那种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说过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论断都僵硬固守,特别是对某些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不适合社会发展新形势的个别结论也盲目照办的做法,是不对的,必须加以改正。
总之,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抵制各种否定和怀疑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错误思潮,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逐步使自己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第二节 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理论的成熟,是政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有了这面旗帜,有了这个精神支柱,一个有6000万党员的大党,才会有更强的战斗力;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才会有更大的凝聚力。因此,每一位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当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深刻地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一种科学理论的诞生,是有其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的。邓小平理论所以能够出现在当代中国,也是有着深刻原因的。
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对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高度概括。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现在,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发展问题则越来越突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谋求更快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竞赛;也是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上站稳脚跟,处于有利位置的竞赛。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尽快发展起来。这就要求有一种能够指引我们更快更好地发展,不断走向胜利的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创造出许多新经验和新事物,这些,就是产生邓小平理论的源泉。可以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就不可能形成邓小平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它使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加深了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付出了很大代价换来的,对于形成正确的理论是十分珍贵的。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早就发现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他们在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经做出过许多努力,提出过许多好的思想。邓小平理论继承了这些思想和观点;并加以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前夕,是这一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把我们党和国家从危难中拯救出来。但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的后遗症还很严重,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还未走上正确的轨道,百废待兴。为了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党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通过这场讨论,我们党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冲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任务;并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决议在系统总结三十二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十点经验。这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
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这一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党的十二大报告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并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化”、“高度民主”、“高度文明”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大建设一起抓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改革开放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成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党的十二大以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强调实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从而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更加全面。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条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至此,我们党已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的阶段。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首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概括了十二条原则,系统地阐明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这十二条原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又在十二条原则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经验,鲜明地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从而使邓小平理论的主线和轮廓更加清晰。这个谈话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报告从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高的理论层次,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作出科学的概括,并写入了党章。这标志着我们党继民主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理论上的第一次飞跃以后,又一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当代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上的第二次飞跃。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提出了清晰的基本框架和实现的总体规划,不仅使我们有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而且对进一步丰富邓小平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命名的阶段。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确立和命名。
从以上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出,我们党能够形成邓小平理论,是来之不易的,它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引下,领导亿万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全党越来越认识到,它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思想基础,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并在党章中规定这一理论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指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这一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对于我们党、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原则上回答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科学地揭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客观规律。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对一百多年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一作出回答。解决这些问题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这里的关键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结合得好就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并不断取得胜利;相反,采取教条主义、生搬硬套的态度,必然会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挫折和失败。这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多次曲折,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取得了革命的成功。毛泽东同志对此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5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来说,也同样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在这方面,我们曾走过不少弯路,有过不少曲折与失误。只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正确地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才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用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其次,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愈是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个理论,就愈能深刻领会和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理论和路线的关系上,我们党是有过教训的。党的八大曾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尽快地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但是,八大以后不久,党就在指导方针上背离了八大路线,以至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左”倾错误。八大路线为什么未能坚持下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我们在错误理论指导下,搞了阶级斗争扩大化。这种错误的理论最后发展成为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我们终于从迷雾中解脱出来,找到了正确的理论,并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制定和执行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取决于党同人民的团结奋斗。”这里,路线是关键,理论是根本。理论和路线是党能够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基础。只要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以这个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坚持用这样的理论和路线去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就是光明的。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要掌握其完整体系和内在逻辑:第一条是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全部。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立论基点。第三、四、五、六、七条着重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在党的路线上的集中表现。其中又突出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还突出讲了生产力标准,这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第八条专门论述了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党的路线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九条讲“一国两制”,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部分。
当然,邓小平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四、认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内容非常丰富,也非常深刻,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从强国富民出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为经纬,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按照严密的逻辑依次展开。各个理论观点紧密衔接,彼此包含,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科学体系;同时,这一体系并不是封闭的、凝固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它作形而上学的理解不行,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更不行,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和把握。比如,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问题上,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在两个基本点中,忽视任何一个,在实践中都会出偏差;否定其中一个,同时也就否定了另一个。而这两个基本点,又有机地统一于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看问题,才能排除各种干扰,更好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又如,在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必须把两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防止和纠正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差。再如,在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上,也必须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实现社会稳定的最终决定力量,又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提高了,国家实力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各种社会矛盾也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二,学习邓小平理论,关键是抓住其精髓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八个字,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贯穿于他的整个理论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和全部内容的始终,是这一理论具有盎然生机的源泉。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能够明确地率先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以及“一国两制”的构想,等等?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不唯书,不唯上,不墨守成规,敢于冲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在实践中开辟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正确道路,从而给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
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于客观实际。如果我们的思想只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了的认识上,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上,那么,我们就很难摆脱“左”的思想束缚,甚至会以“左”的气候下形成的思想定势去观察当今的现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种种怀疑、忧虑或抵触情绪。这样,我们就很难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更不用说自觉地运用这个理论了。当然,任何正确的理论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只是行动的指南。尽管邓小平同志已经为我们设计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蓝图,但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理论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还要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性历史工程,在实践中情况千变万化,问题层出不穷。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把握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历史进程的始终。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
第三,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同时也要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
邓小平同志是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开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都凝结在邓小平同志的原著中,同时也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中。因此,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首先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原著,特别要注意学好《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中的重点文章。对这些原著,要反复阅读,刻苦钻研,深刻领会。同时也要注意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
第四,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要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际,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澄清模糊认识,以增强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结合起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最重要的就是联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用贯穿于这一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克服和抵御唯心论、机械唯物论、主观主义、形而上学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增强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水平,加快成熟,尽早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为什么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3.作为一名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应当怎样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第三讲 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任务
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我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已经经历了两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过程:一是夺取全国政权,开创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二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该懂得党为什么要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终目标?为什么说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学习,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信念。
第一节 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我们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自己奋斗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实现这一社会制度,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
一、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对于如何实现最理想的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追求。例如,19世纪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等人,就曾提出过种种社会主义的方案。但是,由于他们不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致使他们的方案都成为不符index1.shtm以实现的空想。对于他们的学说,人们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他们学说中的合理成分,摒弃了不切实际的空想,根据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人类的理想社会棗共产主义,作出了科学的预测,从而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通常分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作了这样的概述:“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棗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5-306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他著作中也曾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过论述。综合他们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涌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第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劳动者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社会成员将尽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劳动和工作,社会将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消除了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存在着的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
第四,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也将消失。
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学知识、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新人。
第六,国家消亡。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物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以上这些特征,尽管只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但它已经向我们表明: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把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仅代表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最高利益,而且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说明共产党人的理想是最崇高的理想,是最值得为之奋斗和引以为自豪的理想。
二、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
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不仅仅因为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的理想社会,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正是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由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并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把封建社会的小生产和自然经济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使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社会自始至终存在着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谓生产社会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从个人使用变为许多人共同使用;生产过程从分散的个人行动变为许多人相互联系、相互协作的社会行动;产品也从个人劳动成果变成大家共同创造的社会成果。社会化生产的这种性质,不能容忍生产资料和产品私人占有,它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和社会支配;对生产实行统一的社会管理,并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社会化劳动的成果。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依靠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劳而获地占有他人的劳动产品,这样就产生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生产资料被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目的又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这样,资本家总是在自己的企业中尽量加强管理,以打败竞争对手,攫取更多的利润。这就造成了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竞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使社会生产的正常比例遭到破坏,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与这个过程相适应,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日益加重,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极少数大资本家手里,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这些矛盾,依靠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根本解决,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使社会更好地组织生产,更加有效地发挥计划和市场的作用,以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过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巨大进步,最终将过渡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仅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所证明。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理论到实践,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从一个被反动派称之为游荡在欧洲的“幽灵”,发展成为遍及全世界、对人类命运起决定作用而为资本主义所惧伯的一支伟大的力量。当前,虽然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制度仍然在12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巍然屹立,并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这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胜利,给世界广大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以巨大的鼓舞。不管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还会遇到什么错综复杂的情况,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在全世界最终实现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正如列宁所说,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共产党人的理想并不是无根据的幻想,而是有科学根据的、一定能够实现的理想。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且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澄清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各种模糊认识。
有些同志认为,共产主义好是好,只是离我们太遥远了,把它作为理想来奋斗没有现实意义。
我们认为,对共产主义的含义要有科学的理解。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是一种运动。实际上,共产主义的实践活动就在我们身边。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由低级到高级向前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和目的。共产主义运动,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就我们中国来说,我们已经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进行革命斗争,推翻了反动统治,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无数革命先烈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正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当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工作,也就是为共产主义大厦添砖加瓦。也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
有的同志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较快,这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的确有了迅速发展,社会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劳资矛盾也趋于缓和。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生产力方面来看,本世纪50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新型材料、光导、核能、航天技术、生物、海洋工程为内容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影响最大的一次科技革命,其范围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程度,都超过前两次科技革命。由于种种原因,这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科技革命的结果使这些国家生产力的各种要素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从生产关系方面看,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及其成果的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更高程度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在全社会范围内更加集中,要求建立更大规模的企业和从总体上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要求社会从各方面提供现代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各种基础设施。因此,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了生产关系,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转变。资产阶级政府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担负起干预调节经济运行的职能,国家干预调节下的市场机制成为普遍形式。例如,美国称为现代市场经济,法国称为有计划调节的市场经济,德国称为社会市场经济,日本称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等,但实质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由于国家干预调节的加强,使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有所缓和,这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但是必须看到,这种新的运行机制,仍然存在着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无法克服的矛盾,即: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中,从总体上看,经济决策是分散进行的,不存在全社会范围内有计划调节的经济基础和条件。国家干预调节的范围、程度、效应都局限于生产资料由私人资本占有这一不可逾越的范围内,因而其功能是很有限的。因为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不可能是全社会利益的代表,当国家干预调节措施与私人垄断资本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家最终还是屈从和服务于垄断资本。这种运行机制的矛盾,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同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这个基本矛盾的反映。
由于资本主义依然存在这些固有矛盾,它并没有摆脱危机。战后依然发生了四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即1957一1958年、1973一1975年、1979一1982年和1990一1993年,特别是以后几次危机,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生产波动频繁,工人失业和企业破产数量均创战后最高记录。美国失业人数在40年代平均每年为270万人,到1983年失业人数超过了1000万人。1996年,仍然有近700万人失业。1994年以来,欧洲共同体15国平均失业率一直徘徊在11%左右,社会上存在着1800万人的失业大军。企业开工率50年代最高达到95.5%,80年代最高只达79%。战后经济危机还表现为“滞胀”的新现象,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发生,长期存在。在“滞胀”环境下,国家运用干预手段面临两难的选择。因为,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扩大国家支出;而要抑制通货膨胀,又必须紧缩银根,这就使经济增长和稳定价格水平两种目标不可能同时存在。1983年以后,西方国家经济大体是低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3%左右。进入9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势头普遍放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上述情况表明,资本主义经济从初期的自由竞争到现在的国家垄断和由政府干预调节市场,直至国际调节的尝试,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其固有的矛盾。只有打破制度界限,才能根本解决。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69页)尽管资本主义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或迟或早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还有的同志提出,我国搞市场经济,也有计划,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也有计划,这不是一样吗?这种看法是一种误解。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把经济调节手段或资源配置方式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直接等同起来,认为运用市场机制就是发展资本主义,要坚持社会主义就只能搞计划经济。这种片面的错误认识,长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长期以来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也必须看到,任何一种经济体制,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制度框架内建立和运行的,它们必然要受该经济制度性质的制约。计划和市场虽然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存在的环境却是大不相同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占有,整个社会原本相互联系的各生产企业和部门被分割开来,处于无政府竞争的状态之中。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的干预和调节,相互竞争的无政府状态有所缓和,但是从根本上说,在那里不存在计划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挥调控作用的条件,虽然也有计划手段,但不可能实行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有计划调节,因为这同私有制在本质上是相抵触的。资本主义的国家干预调节,只是一种补充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通过市场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通过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制度上,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不是为某些集团或个人谋私利,而是以为全体人民服务为宗旨。这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处理整体与局部利益、长期与近期利益的关系上,在处理计划与市场、微观放活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上,以及在刺激经济效率和实现社会公正的关系等方面,就能够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有效,做得更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行,也将会呈现较多的自觉性和计划性。尽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但终究会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创造更高的生产力。
三、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有些同志由此而怀疑社会主义到底还有没有生命力,社会主义的旗帜究竟还能打多久?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历史地、本质地加以分析。只有不被眼前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看清问题的实质,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古人说得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第一,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就是社会主义发展和壮大的历史。
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年来,社会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还是作为一种运动,或是作为一种制度,虽然经历了多次的跌宕起伏,但从总的趋势看,仍然是由弱到强、由较小范围到更广范围地发展着。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它只是诸多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流派。在社会实践中,科学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发展成为浩荡的社会主义运动。1847年,当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棗共产主义者同盟创立时,只有400余人;到1864年第一国际时,已经拥有40万会员;到20世纪初,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政党已有28个,拥有300多万党员。在法国还一度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棗巴黎公社。虽然巴黎公社只存在72天,但却证明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可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修正主义思潮泛滥,给科学社会主义带来了第一次危机。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正确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对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的著名论断。这一理论,不但证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而且阐明了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斗争的特殊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列宁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俄国具体实践,进行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在十月革命的激励下,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在世界各地蓬勃开展,无产阶级政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和发展来。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各国共产党领导本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进行革命斗争。到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先后有十几个国家夺取了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无产阶级没有取得政权的国家,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也蓬勃发展,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热烈追求。到80年代,由共产党、工人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15个。在第三世界新独立的近100个国家中,也有许多自称奉行社会主义或宣布以社会主义为目标。这也说明社会主义是很有号召力的。
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由于种种原因,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了信心,走上了背弃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些国家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没有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他们在经济上搞私有化,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在政治上搞多党制,实行资产阶级政治;在意识形态上搞自由化,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共产党自身也改变了性质,自动或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丧失了执政地位。从这些国家的沉痛教训中可以看出,如果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就必然会丧失已经取得的革命政权和其他成果,失去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机会,甚至连国家的主权和统一也保不住。
我们党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公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统计,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1979-1990年为8.8%,1991-1994年达到12.2%。1995年提前五年完成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1996年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5年增长9.7%。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199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4377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是1978年的近3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纯收入达到1926元,是1978年的4倍多。城乡居民储蓄1996年达38520.8亿元,比1978年的210亿元增长了182倍。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1952-1990年,尽管人口增长了98.9%,但居民人均消费额按可比价格计算,仍提高了2.7倍。1996年居民人均消费额达到3919元。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由建国前的35岁提高到1996年的70.80岁,人口死亡率由建国前的33‰降到1994年的6.49‰。
这样的发展速度,堪称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雄辩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蓬勃生机和兴旺发达,也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近,世界银行行长詹姆斯·沃尔劳森撰文指出:“中国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其他国家花费200年才能取得的,而且有许多国家至今尚未取得。”西方一些信仰共产主义的人士不无道理地说,只要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的社会主义阵地不丢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有希望,社会主义就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
第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呢?它与强大的生命力又有什么必然联系呢?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首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最革命、最活跃、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生产力。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向前发展。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力量,就是进步的、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有生命力的力量;反之,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就是落后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走向衰亡的力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之前的各个社会制度,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当它们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由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变为阻碍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建立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因而能够解放生产力,能够以资本主义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还在于,由于它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是一致的,因而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自觉地、不断地调整和改革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和方面,从而解决与生产力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其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又一本质特征。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建立在对广大人民剥削的基础之上的。在这种剥削制度下,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出极端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少数资本家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尽管生活水平也有提高,但与少数资本家简直无法相比。据统计,现在美国人口中1/5最富的人占有国民财富的76%,另外4/5的人只占有国民财富的24%,其中1/5最穷的人只占有国民财富的0.2%。在法国,占人口10%的富人拥有国民财富的55%,而在下层,穷人的行列正在日趋扩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在英国,贫富之间不平等居西方国家之首,其严重程度甚至比牙买加、斯里兰卡、埃塞俄比亚等国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塞缪尔森在他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讲道:“如果我们把美国人的经济收入比做用孩子们玩的积木做成的一个‘金字塔’,每一层积木代表1000元的差距,那么,这座积木做成的‘金字塔’,将会比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还要高得多。坦率地说,我们大部分人,按照我们的经济收入全在离地面仅一码的最底层。”这种人剥削人、两极分化的制度,使资本主义社会成为最不平等、最不合理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坚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上述两个本质特征,分别表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社会主义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且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理所当然,它是具有伟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是得到亿万人民衷心拥护的社会制度。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必须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是在曲折和反复中前进的。如果只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优越性,而不同时认清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就很容易造成误解,似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战胜资本主义很快就能实现。这样,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使自己陷于迷惘,以致动摇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其实,那种“速胜论”的观点,是既不现实也不科学的,它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首先,从社会发展规律看,任何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间必然要经过激烈的复辟与反复辟的反复斗争。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用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和斗争。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也非一帆风顺,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英国资产阶级和封建王朝进行了长达一百三十多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也经过三次封建王朝复辟,用了八十六年,资产阶级政权才稳定了局面。从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出现,到1871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经过二百二十多年的较量,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才成为定局。即使这样,至今某些国家仍然存在着封建制度。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更替,尚且需要经历如此漫长的历史过程,新生的但还稚嫩的社会主义要同已高度发展和成熟的资本主义进行较量与斗争,并要取得彻底胜利,最终实现消灭剥削制度和解放全人类,那就必然更加复杂和艰巨,必然要经受多方面的挑战和严酷考验,这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看,生产关系的变革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决定性的因素。现在,资本主义生产在停滞和腐朽的总趋势下,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可能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只有当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无法容纳生产力的发展时,资本主义才会灭亡。当然,这也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制度首先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加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更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创造了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
再次,从新生事物成长的规律看,曲折和反复总是不可避免的。凡新生事物,都不可能一产生就十全十美,只有在发展中才能逐步自我完善。这就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试验。在这一过程中,有成功,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挫折与失败,从而出现曲折和反复。社会主义事业同一切新生事物的成长一样,也是螺旋型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遇到过几次大的挫折。如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反动势力一面残酷镇压、迫害无产阶级,一面对第一国际和社会主义思想大肆攻击,加上巴枯宁分子的破坏,第一国际宣布解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第二国际内部机会主义泛滥,导致国际工人运动的分裂;50年代中期,一些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脱离本国的实际,照搬苏联模式,带来许多弊端,脱离了群众,社会主义威信下降,出现了像“匈牙利事件”那样有大量群众参加的反政府活动,在许多国家还出现了反对社会主义的思潮;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原苏联、东欧剧变为主要标志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危机,是自共产主义运动诞生以来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一次挫折。
从我们党的历史看,革命的发展也经历过多次曲折和反复。在民主革命时期,既有右倾投降主义带来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挫折,也有“左”倾盲动主义指导下搞“中心城市”暴动带来的挫折,特别是1931至1934年“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使革命事业出现了在白区损失百分之百、苏区损失百分之九十五的挫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8年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搞“大跃进”、刮“共产风”,使我国经济遭到很大损失。1966至1976年,又由于长期“左”的思想发展,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的浩劫。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曲折和反复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曲折和反复:一是不可轻视,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尽最大努力将曲折和反复带来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二是不要惊慌失措,不能一遇到曲折和挫折就动摇社会主义信念,而要把曲折和反复看作是继续前进的新起点。历史已经证明,正是在每一次挫折之后,人们才会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探索,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开辟更加宽广的道路,从而使之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前进。巴黎公社失败后没几年,便出现了以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纷纷成立为标志的社会主义运动高潮;第二国际破产后,代之而起的是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的诞生和第三国际的发展;50年代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挫折,带来了各社会主义国家陆续出现的改革。同样可以相信,社会主义经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大挫折,将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坚定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二节 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党必须根据当前所处历史阶段的社会特点,科学地提出这一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战略任务。要求入党的同志,应当明确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战略目标,并以实际行动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和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不发达阶段。这一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呢?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决定的。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百多年间,经过各派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多次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唯一的出路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也正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落后的小生产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经过四十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当前的情况是,一方面,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相当发展。另一方面,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这种情况说明,我们今天仍然没有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明确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确认识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群众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和重大突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也是我们深入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钥匙。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根本立足点,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以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奋斗目标,概括并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的任务、总的方针、总的政策。它集中反映了党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表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它概括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主要经验,是当代中国发展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1956年党的八大曾正确地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但是由于我们当时对国内和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有偏差,偏离了八大的路线,犯了“左”的错误,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了很大损失。这个教训是极为深刻的。诚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影响,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的中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百年不动摇,这是我们几十年来的一条根本的历史经验。我们要牢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只有生产力真正发展了,才能使人民富裕幸福,使国家繁荣富强,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棗共产主义奠定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我们的事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前进。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动摇了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时,四项基本原则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广泛的人民民主为基础,又为人民民主的充分发展提供有效的形式;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注意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总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这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实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又一次伟大的革命。改革的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充分显示出来。开放包括对外对内的全面开放,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近代世界和中国的历史都表明,拒绝接受外国的先进科学文化,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要发展进步,都是不可能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必须继承和发展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更多更好地利用外来资金、人才和技术,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以加快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的伟大事业,没有固定、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在实践中不断地开创新路,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它们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之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都要把握好这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坚持反对僵化和自由化这两种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表现主要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甚至制造动乱。“左”的表现主要是否定改革开放,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甚至用“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影响和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要探索和开辟新的道路,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观念,阻力也主要来自“左”。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吸取历史上的教训,既要警惕右,更要注意防止“左”,自觉地完整地坚持两个基本点,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前面加上“富强”、“民主”、“文明”三个概念呢?这是由中国国情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所决定的。加上这三个概念,就突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应有的性质,使这一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得到更加清晰、完整的表述。
首先,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本来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由于我国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不少人尚未摆脱贫穷的状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摆脱贫困,使国家富强起来,这个目标就显得更为突出和迫切。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从1958年到1978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这一重要思想。
其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突出表现。因此,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这个重要结论,准确地表述了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没有真正的民主政治,就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也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这几年,我国的民主政治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也要看到,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缺乏民主传统,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不仅十分重要和紧迫,而且非常艰难。民主政治是个发展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只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发展。
再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建设不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3.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1980年初,邓小平同志在《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说:“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7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好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讲节约、比贡献的精神少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观念淡薄了,盲目攀比和一味追求高消费的现象多了。在一些地方和一部分人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滋长蔓延;在一部分干部中,挥霍浪费、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等腐败现象在发展。如果这些丑恶现象得不到有效制止,社会风气败坏,那不仅经济建设搞不上去,中华民族也不可能兴旺发达。我国目前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创业阶段,需要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因此,一定要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提倡崇尚节约的社会风气,大力弘扬我们民族的伟大创业精神,使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64个字的精神,真正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勤俭办一切事业,把主要精力和资金用到扩大再生产上来,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不断奋发进取。
必须明确,坚持自力更生和实行对外开放是统一的。我们引进国外的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建设本领和能力,决不是依赖外国,更不是花钱买一个现代化。即使是引进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尽快加以消化和改造,使之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否则,我们将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因此,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以自力更生为前提的,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我们既不能用自力更生来排斥对外开放,也不能因为实行对外开放就放弃自力更生。正确的态度是用自力更生精神来搞好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
党的基本路线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全局和根本,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是制定其他一切具体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都把党的基本路线载入党章,这不仅为维护党的基本路线的权威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了有力保证,而且为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提供了最重要的准则。每个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的国情,总结党领导革命斗争近二十年的经验,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在党的七大上,他又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作了进一步阐述,正式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在总结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为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这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向前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相当艰巨,工程十分浩大,必须经过长期的有步骤、分阶段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党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各种条件的基础上,从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一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四大提出了近期奋斗目标,即在90年代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同时,也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在世纪之交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步奋斗目标进一步具体化。这就是:到下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为全国人民提供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逐步实现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和近期规划,明确了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时间表。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一战略目标并非高不可攀,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同时又是一个积极的目标,宏伟的设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它必将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宏伟目标而奋发图强,艰苦创业。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不单纯是一个经济指标问题,还具有更为深刻的政治意义。社会主义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根本就在于它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更加迅速地发展,使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明确标示了这种提高的水平和幅度。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过程用了二百多年的时间,如果我们从1956年算起到下世纪中叶,用一百年时间基本达到上述目标,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有力的证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同志说,到下个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第一,是完成了一项非常艰巨的、很不容易的任务;第二,是真正对人类作出了贡献;第三,就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4、225页)
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必须抓住机遇,力争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命运和地位。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世界经济发展浪潮涌动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发展慢了都会在国际大环境中变得越来越落后。而落后就会被动,许多事情就难办,甚至要挨打、受欺侮。社会主义要想在经济上进而在政治上战胜资本主义,首先就要在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方面超过资本主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快的发展速度。我们反对和平演变,固然要靠政治斗争,但最有说服力、最终解决问题的,是要尽快把经济搞上去,增强综合国力,使全体人民都过上富裕日子。这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脚的根基。
当前,我国既面临挑战,更面临大发展的极好机遇。第一,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我们所处的亚太地区正在成为世界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活力最旺盛的地区,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新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一轮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大量剩余资金正在寻求新的投资市场。这些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第二,从国内条件看,建国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已经形成可观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来源,亿万人民的创造活力进一步发挥出来。第三,更重要的是,我们党确立起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这些都是今天拥有而过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备的条件。机遇是客观的,又是稍纵即逝的。能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关系到“三步走”战略目标能不能实现,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也丢失过某些机遇。错过发展机遇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要以史为鉴,要有时代紧迫感,抓住机遇;要有历史的责任感,珍惜机遇;要有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更大胆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全国经济尽快搞上去。
总之,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任务繁重而又艰巨。每个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把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同努力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结合起来。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明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使我们达到最高理想的道路更加清晰,积极投身于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就是实实在在地实践党的最高理想。如果不积极为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不准备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以至必要的自我牺牲,那就是空谈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6页)
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4.怎样正确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实际,谈谈怎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第四讲 共产党员的条件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基础。因此,弄清楚共产党员的条件,是党的建设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共产党员的条件,就是党章第一、二、三、四条规定的要求。为了使申请入党的同志对党员条件有深入的了解,现具体作一些介绍:
党章第一条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条是申请入党的条件,也是对共产党员的起码要求。
党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一条是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其中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句话,用最概括的语言,阐明了共产党员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具体地说就是:第一,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一员,其他阶级出身的人,要成为共产党员,就必须放弃其原来的阶级立场,自觉地站到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来,确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第二,共产党员不是工人阶级的普通一员,而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觉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永不动摇。第三,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觉悟,必须落实到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上。党章第二条的这一句话,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在党员的各项条件之中。
党章第三条规定:“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二)贸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五)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六)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七)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八)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这八项义务,是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也是党对党员的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党章第四条规定:“党员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二)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三)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四)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五)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六)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七)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八)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这八项权利,是党赋予党员在党内的权力和应当享有的利益。党员应当珍惜和正确行使这些权利。
我们之所以详尽地列举党章第一、二、三、四条原文,为的是说明,这四条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党章第一条的规定,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条件。党章第二条和第三条所规定的是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和具体行为规范。如果没有共产主义觉悟,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履行党员义务,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是不具备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党章第四条规定的党员权利,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条件。为什么党员权利也是做一名共产党员的条件呢?因为党员权利和党员义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第137页)履行义务是行使权利的前提,行使权利是履行义务的保证。而且,从一个党员是否认真地正确地行使党章赋予自己的权利当中,也可以衡量其觉悟和对党的事业的责任心。譬如,一个党员如果不参加党的会议和接受党的教育,不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和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对同志的缺点、错误漠不关心,不敢提出诚恳的批评,不去认真行使自己的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或者不能正确地行使这些权利,能说他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吗?因此,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也是衡量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
党章对共产党员条件的各项规定,具有党内最高法规的性质。所有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当逐条认真学习领会,把握其精神实质,并自觉地按照这些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论和行为。
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的条件,体现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他的先进性的质的规定性,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任务的变化,党员先进性的侧重点和具体要求,也应有所变化,体现出相应的时代要求。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根据党章的规定和新的形势任务,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二是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三是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四是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这四项要求,和党章第一、二、三、四条的规定是一致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实质上是新形势下衡量共产党员是否合格、是否保持先进性的最基本的条件,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努力实践,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
第一节 正确理解申请入党的条件
党章第一条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既是申请入党的条件,也是做一名共产党员的起码要求。这条规定,贯穿着无产阶级建党学说的一些重要原则。要求入党的同志不但要了解这些规定,而且应当弄清楚党章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一、年满十八岁的劳动者
“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这句话有三层含义:第一,加入党组织必须年满十八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一个人到了十八周岁才算成年,才能有比较确定的政治判断力,以确立自己的政治信仰和终身志向。
第二,加入中国共产党,必须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没有中国国籍的人不能加人中国共产党。
第三,加入党组织必须是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因为作为以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工人阶级政党,是不允许剥削分子进入党内的。
二、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
党章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作为申请入党的条件,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不是单个党员的简单组合,而是根据党的纲领和章程,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是思想上政治上高度一致的革命者的政治组织。党的纲领,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准则,它包括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最终目标,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任务和基本政策,以及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等。党的章程,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是党内政治生活和处理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党纲党章的这种性质和作用,决定了它是党建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党员承认党纲党章,是党在组织上一致的前提。如果党员在党纲党章上的思想一致被破坏了,党也会从组织上瓦解。因此,每个申请入党的人必须承认党纲党章。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承认”,不仅是口头上的拥护和接受,更重要的是有实现党的纲领、执行党的章程的决心和行动,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三、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
参加党的一个组织,是指共产党员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特定组织,并在其中过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对于这个问题,列宁在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同马尔托夫展开过激烈的斗争。马尔托夫主张,只要承认党纲党章,就可以做党员,不必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甚至提出每个罢工者都可以自行“列名”入党。列宁坚决反对这种主张,认为党员不仅要承认党纲党章,而且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他尖锐地指出,按照马尔托夫的党员条件发展党员,只能模糊党和阶级的界限,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使党变成一个涣散的俱乐部。我们只有按照列宁提出的原则建立党,才能使党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保证党的思想统一和组织统一;才能使党作为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来行动,从而肩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要求入党的同志,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必要性。
积极为党工作,是指党员有义务担负党组织分配的工作,并且尽心尽力地把它做好。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主要包括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例如,参加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工作,参加党内教育工作,参加联系群众的工作及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和各种群众团体的工作及社会工作等。党组织要根据具体情况,给每个党员分配适当的工作,并进行检查和指导。每个党员都应当自觉接受并努力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愿意执行党的决议
党的决议是为完成党的总目标、总任务,在某一个时期对某一项工作或某一件事情,经过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党的代表会议或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全体党员必须贯彻执行的事项。党的决议代表党员的意志,必须贯彻执行。如果对党的决议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或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反映,但在行动上必须执行,不能采取各取所需和阳奉阴违的态度。如果每个党员可以自行其事,那么党的团结统一就会受到破坏,党就没有战斗力。所以,申请入党者愿意执行党的决议才能加入党的组织。不愿意执行党的决议的人就不能当党员。
五、愿意按期交纳党费
为什么把愿意按期交纳党费作为申请入党的条件之一呢?因为,党员按期交纳党费,不仅是从经济上帮助党,更重要的是,按期交纳党费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表现,也是检验党员是否具有组织观念的一个标志。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许多党员省吃俭用,领到一点津贴,首先想到的是交纳党费。有的党员牺牲前还把身边仅有的遗物作为向党交纳的最后一次党费,表现了共产党员高度的组织观念和对党的无限忠诚。在和平的环境里,也有许多党员自愿多交党费。他们当中有的在临终时嘱托亲属将自己的毕生积蓄作为党费交给党,有的将自己劳动致富所得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要求入党的同志应当充分认识按期交纳党费的重要意义,在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之后,应当自觉地按期交纳党费。如果党员不按规定交纳党费,应当受到严肃的批评教育,甚至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交纳党费,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作出决定,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把这样的党员除名。
对于党章第一条的上述内容,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该明确并正确理解,而且下决心去做。因为这是对共产党员的起码要求。
第二节 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终身所信仰、所向往、所执著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是支配共产党员思想和行动的强大精神支柱。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就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
一、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前面讲过,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公开宣布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每一个共产党员从入党的第一天起,也都宣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个奋斗终身的坚强毅力,就来自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即坚信共产主义事业的正确性和必然性,对共产主义理想进行执著的追求,自觉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一旦形成,它就沉积为人的思想意识的内核,成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因此,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树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焕发出高度的自觉性和创造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前进;才能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在任何情况下,为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才能把个人的一生同整个共产主义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树立起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自觉地防止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为党和人民创造性地工作。孔繁森同志就是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当代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孔繁森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孔繁森同志曾说过,我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和改变过,不管是工作顺利的时候,还是党处于困难的时期,自己都能坚信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有的党员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丧失了革命意志,甚至走上政治堕落、道德败坏的道路,就其精神支柱看,就是抛弃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动摇了共产主义信念。古人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特别是要经受住革命征途上的种种考验,在关键时刻,在各种风浪中,都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党的立场,始终不渝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就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否则,就必然会丧失做共产党员的资格。
二、带头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共产党员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须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统一起来,为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而努力奋斗。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必须懂得: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共产党员带头为实现这个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是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现阶段的具体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共产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也就是以实际行动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前进的,忘记远大目标,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努力奋斗,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由此可见,共产党员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并且在这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不仅是胸怀共产主义理想的具体表现,而且也是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
第一,要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基本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它源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又经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检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而且在国际风云变幻、社会主义遇到严峻挑战的情况下,我国仍然保持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这些事实充分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它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坚持这条基本路线不动摇,我国社会主义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的腾飞就有根本保证。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71页)这段话极为深刻地告诉我们,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党的基本路线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坚持这条基本路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共产党员和每一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必须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要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模范。新时期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实质,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带头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实绩的共产主义实践活动。因此,共产党员必须成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模范。共产党员要成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模范,就要牢固地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旗帜鲜明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凡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观念和做法,都应当坚持和发扬;凡不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观念和做法,都必须加以克服。要站在改革的前列,积极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并做出实绩。坚持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受住各种严峻的考验。例如,在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我行我素、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是公而忘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在错误思潮或大的政治风波干扰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执行时,是徘徊、动摇,还是顶住风浪,与错误思潮作坚决的斗争;在遇到较大困难和挫折时,是灰心丧气,消极动摇,还是冷静沉着,排除万难,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等等。这种大大小小的考验,正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先锋战士不断成长和成熟的重要途径。有句古诗说得好:“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能够自觉地抵制和反对违背和损害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执行的错误思想倾向,才是一个自觉地、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先锋战士。如果对党的基本路线怀疑、动摇,又不努力改正,就不配做共产党员。
第三,要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体现。共产党员要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模范,必须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适合自己口味的要坚决执行,不适合自己口味的也要坚决执行;在环境有利的时候要坚决执行,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也要坚决执行。当然,坚决执行,并不是不看具体情况,违背客观规律去蛮干,也不是一味“照抄照转”地消极应付,而是要联系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创造性地执行。这就是说,要认真吃透党的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找出正确执行的方法和途径,作出必要的补充或具体规定,并不断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局面。在创造性地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的过程中,要注意划清“变通”与搞“下有对策”的界限。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有的地方情况特殊,为了更好地执行政策,允许采取一些灵活的不违反原则的变通办法。但是,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自觉地做到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不得违背党和国家政策的基本精神。同时,所采取的变通办法也要经过有关上级的同意。如果只是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顾大局,借口“特殊”或“变通”,曲解党的政策或钻政策的空子,另搞自己的一套,实际上是在抵制、干扰党和国家的政策的实施,那就是一种严重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行为,必须坚决防止和纠正。
三、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实现共产主义是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是一项全新的伟大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要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以推进改革为例,就会遇到旧的思想观念和利益格局的阻力。因此,共产党员不但要带头执行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各项政策,而且要有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革命精神。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是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还是勇于开拓、锐意进取?这是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新的考验。共产党员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应当认清时代的特征,适应时代的要求,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做到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共产党员要做到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就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做改革开放的带头人。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这是一场深刻而伟大的革命。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判断是非的标准都会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也对我们解放思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面前,共产党员绝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这也看不惯,那也想不通,顾虑重重,畏缩不前,甚至自觉不自觉地站到改革开放的对立面。要破除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习惯势力以及植根于小农经济土壤上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惰性心理和惧伯困难、回避矛盾的懦夫思想,克服那种“别人干了我再干”,不愿“打头”,不敢“冒尖”,怕犯错误的思想,树立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和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要按照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敢想敢闯敢试的大无畏精神结合起来,自觉地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去,站在历史潮流的前面,在改革开放中建功立业;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真正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要把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党性原则结合起来,在改革中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防止“一切向钱看”;对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不唉声叹气,偃旗息鼓,而要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对在改革中出现的失误,要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以改革的精神去解决,不要因噎废食,走回头路;对在改革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新鲜事物,要积极支持,热情宣传,精心保护;对那些借改革之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人,要勇于揭露和查处。总之,共产党员要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满腔热情地投入改革,无私无畏地坚持改革,旗帜鲜明地保护改革,做改革的先锋,成为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勇士。
第三节 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做合格党员的一项基本条件。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57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就是说,共产党人的目的,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员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共产党员要保持工人阶级先锋战士的本色,就必须牢记党的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坚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特点,一些人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对此,我们应当认真分析,弄清是非,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面临的严肃课题。
我们党取得全国政权,成为执政党以后,同执政以前的情况有了很大不同。一方面,共产党员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党处于执政的地位,也容易使一些党性不纯的人发生脱离群众、背离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现象。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首先,从入党动机上分析。执政前,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之下,加入共产党是有很大危险的。不用说牺牲个人利益,就是流血负伤、坐牢杀头也不罕见。那时候入党,个人得不到什么“好处”,而且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还可能坐牢,甚至被杀头。在我们党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这时候加入共产党,不但对个人没有什么“坏处”,而且有了利用党的执政地位捞取“好处”的可能。这样就产生了一些抱着捞“好处”动机入党的人。尽管他们嘴上也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不愿为人民谋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相反,他们总想利用共产党员的身份去谋取私利。这样的人入了党,党就增加了背离宗旨的潜在危险。
其次,从经受执政考验上分析。我们党执政以后,许多党员在党政机关、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社会团体中担任了大大小小的领导职务,还有相当一部分党员虽然没有担任领导职务,却在管钱、管物、管人等重要部门或岗位上工作。他们都有着一定的权力,由此,也就面临着权力的考验。这种权力与无产阶级思想相结合,就会执政为民,造福于民;这种权力如果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相结合,就会以权谋私,使人堕落,危害人民。同时,在党执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逐步被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代替。一些党的宗旨观念淡薄的人由此而渐渐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或者居功自傲,争名争权,谋取私利,丧失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这就增加了党脱离群众的危险。
在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有了许多新的特点。发展市场经济要实行物质利益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这就很容易使这些本来是在经济领域中起作用的原则,超出了其应有的范围,侵入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诱发一些党的宗旨观念不牢的人的自私自利念头,而导致“按酬付劳”、拜金主义、权钱交易等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实行对外开放、国门打开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更好地引进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与此同时,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消极影响也将随之侵蚀一些党性不强的人,滋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所有这些都表明:在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必须更加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否则,就会丧失合格党员的条件。在这方面,当前有一些容易把人们思想搞乱的问题,应当加以澄清。例如:有些人打着“更新观念”的旗号,说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提法“抹杀了个人利益”,“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命题,是准确的、科学的。说它准确,是因为成立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因此党就要求自己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决不能半心半意、三心二意。如果对人民群众半心半意、三心二意,甚至假心假意,那就是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幌子,暗地里谋取自己的私利。这样的人,怎么配做共产党员呢?说它科学,是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自我牺牲精神,使个人利益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并不矛盾。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承认正当的个人利益,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二是个人利益服从公共利益,必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同公共利益的关系。我们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正说明了党关心群众的利益,包括党员自身的利益。在这里,党员的个人利益就融合在人民的利益之中。我们从来不否定党员也有自己正当的个人利益,而且还要保护这种利益。例如不断改善党员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教育条件,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所以,党员的这种个人利益同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也应当看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之间也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当党员个人利益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就要求共产党员把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牺牲个人利益。
有的同志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不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执行党的现行政策有矛盾?其实,它们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我国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与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一样,都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市场经济具有两重性。在经济领域方面,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经济活力,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消极作用。在思想领域方面,发展市场经济既对那些陈旧僵化的观念起很大冲击作用,促使人们树立起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效益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制意识等等,具有积极的正面效应;同时也为“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滋生发展提供了温床。尤其是当前我们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两种体制并存,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各种疏漏空隙在所难免,再加上传统的封建思想残余还有相当大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经济对思想政治领域的负面影响更加不可忽视。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既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不断改进本职工作,牢记并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要高度警惕市场经济在思想领域方面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坚持等价交换原则的同时,要防止和抵制向党讨价还价,以及搞权钱交易;在坚持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要防止和抵制把个人利益放在党和人民利益之上,搞“金钱拜物教”;在坚持竞争原则的同时,要防止和抵制那种尔虞我诈、唯利是图、坑害他人的不道德行为;在坚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原则的同时,要防止和抵制那种只顾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不顾国家和人民全局利益的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倾向;在坚持开放搞活的同时,要防止和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解决这些问题,既要依靠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也要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应当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群众,使人们强化自己对社会的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地认识到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就必须对社会负责,为社会作出奉献,把追求个人合法利益同为社会奉献、对社会负责结合起来。
关于坚持党的宗旨同执行党的现行政策是否有矛盾的问题,我们应当用两句话来回答:一是共产党员要努力贯彻执行党的现行政策,二是党员对自己必须有更高的要求。党的现行政策是依据现阶段的具体情况和大多数群众的觉悟程度制定的;而党对党员的要求则是按照工人阶级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一标准确定的。如果党按照对少数先进分子的要求去制定政策,而要大多数群众执行,这种政策是难以行得通的;相反,如果党只按照是否合乎现行政策来要求党员,那就降低了共产党员的标准,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共产党员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只是看到自己与群众相同的一面,而且更注重与群众不同的一面,时刻用工人阶级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例如,国家对共产党员也同对其他群众一样,实行按劳分配的政策。一个共产党员对社会的贡献越大,所得的报酬也越多,这是社会对他的劳动的承认。因此,共产党员领取他应得的工资、奖金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就应当有更高的思想境界。他的出发点不单是为了个人捞钱,而是为人民谋利益。因此,只要是人民的需要,不论报酬多少,或者没有报酬,义务劳动,他都应当努力干好。这同贯彻党的按劳分配政策是没有矛盾的。又如,党的现行政策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共产党员也可以先富起来。但是,按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先富起来的党员有责任、有义务带领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致富,不能只顾自己发家致富,把群众撇在一边。
总之,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品格。为了人民的幸福,“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共产党员从入党的第一天起就立下的终生誓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忘记。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应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入党誓言,并且身体力行,使自己能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
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
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62页)在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强调,“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十五大党章还明确将“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规定为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共产主义精神,也是共产党员努力实践党的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实际行动和具体体现。
1.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要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个人利益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要切实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就是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认识和衡量人生的价值。当今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价值观。个人主义的人生价值观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提高自我存在的价值,这是一种一切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致力于谋取个人特殊利益的价值观念;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认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吃喝玩乐,尽情享受才活得有价值;权力意志论的人生价值观认为,人活着就要取得尽可能多的权力,来支配他人为自己服务。诸如此类的价值观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讲奉献,只求索取,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为标准。这种人生价值观,与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水火不相容。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人生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价值观,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不是以索取多少,而是以奉献多少来衡量人生的价值。在现阶段衡量人生价值,就是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为人民、为社会作出多大的贡献为标准。共产党人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只有确立了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才能正确地对待名誉、地位、金钱、权力、苦乐、生死等人生观的基本问题,才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他人的关系,做到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使个人的利益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生。
有人说什么“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些同志受了这种错误论调的影响,认为要求共产党员做到克己奉公和无私奉献是“违背人性”的,也是“行不通”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由其所处的历史条件、社会实践、社会环境塑造和铸就的。在长达数百万年的人类社会历史中,只是进入了阶级社会的最近几千年,才产生了自私观念,在此之前的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人们根本不知道自私为何物。而随着将来私有制的消灭,私有观念也会消失。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自私现象将不复存在。这怎么能说自私是人的本性呢?当然,现在的社会里还存在着自私,这种现象也会传染给某些思想不坚定的共产党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共产党员必须警惕剥削阶级的人生价值观的侵蚀,加强党性锻炼,坚定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原因。我们应当牢记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而工人阶级的特性就是先人后己,大公无私。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先人后己、克己奉公、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是举不胜举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员在战场上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在法庭上,正气浩然,怒斥顽敌;在刑场上,视死如归,慷慨就义;在生命危急的紧要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有无数共产党员在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恶劣环境和危急时刻,心系群众,奋不顾身,迎难而上;在维护社会治安的斗争中,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同破坏分子作坚决的斗争,保护人民群众。更有不计其数的共产党员在日常平凡的劳动和生活中,不为名,不求利,不怕个人吃亏,为人民群众的幸福默默奉献。为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他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把“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亿万人”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闪烁着无私奉献的光芒,充分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这种以为人民谋利益为己任,不求索取的共产主义精神,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孔繁森、张鸣歧、李国安、吴天祥、陈金水、吴金印、王启民等一批无私奉献、为民造福、深受群众爱戴的好党员、好干部,就是这种人生价值观的突出代表。正如刘少奇同志说的,“在我们共产党员看来,为任何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是最不值得、最不应该的。但是,为党、为阶级、为民族解放,为人类解放和社会的发展,为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而牺牲,那就是最值得、最应该的。”(《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33一134页)由此可见,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的自我牺牲精神,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美德,绝不是什么“傻”,而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高尚的道德情操。
还有的同志认为,搞市场经济就要讲利润,如果只讲奉献,不让求利,就是“左”的表现,是同发展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显然,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的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价格和利润,而价格和利润都是用金钱来表示的。过去人们讳言金钱与利润,把它们当作资本主义的代名词,似乎一提钱与利,就与共产主义的高尚情操不相容,就是在搞资本主义。这确是“左”的表现,是十分错误的。共产党人并不否定金钱和利润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譬如,过去我们提出要在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均国民收入达到800美元,就是用金钱来表达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提出的到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仍然需要用金钱和利润来衡量。不仅如此,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地区工作搞得好不好,衡量一个干部、一个劳动者对国家、对社会作出多大贡献,金钱也是重要尺度之一。因此,党要求共产党员必须积极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投入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去,按照市场运行的规律和国家的法律,学会在正当竞争中赚取利润的本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社会富了,国家富了,人民富了,在一般情况下,个人也会富起来。但是我们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人民,是社会,是国家。所以,如果说,这是“争利”,那么,这是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而争利,这种“争利”,我们不仅不反对,而且要鼓励,还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大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以至生命。这就是我们说的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作贡献,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总之,我们提倡的是为人民谋求最大的利益;需要时就牺牲自己的利益;我们反对的只是不顾人民的、国家的、他人的利益,来为自己谋取私利。这就是共产党员应当具有的人生价值观。
2.坚持群众路线,带领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奋斗。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要取得实效,多作贡献,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地组织和团结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最伟大的事业。要把这项空前伟大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搞得更快更好,只靠共产党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共产党员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毕竟是少数。共产党员在自己的工作中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也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只有牢固地树立起群众观点,并努力学会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要贯彻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共产党员必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并且要养成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经常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决不能搞脱离人民群众的命令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检验共产党员是否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是否密切联系群众,不是看你口头上说得怎么样,而是要看你心里是否想着群众,工作中是否依靠群众,办事情的出发点是否为了群众,落脚点是否有利于群众。一句话,共产党员想问题、办事情,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共产党员的一切言论行动都要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第四节 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
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做合格党员的又一项基本条件。
一、要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
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义务的第一条。关于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学好邓小平理论的问题,在第二讲中已经专门讲过。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向新世纪迈进的征途中,共产党员应当从举什么旗、走什么道路、树立什么形象的高度,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提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学好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
有些同志对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够重视,存在着轻视理论,钻研理论的自觉性不高和不肯下功夫刻苦学习的现象,这是与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要求不相称的。共产党员必须懂得: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为什么在重大变革时期有些同志往往在一些重大是非、重大原则问题上政治上不敏锐,甚至失去辨别能力,以至左右摇摆,随风逐流,迷失了方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应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上贫乏,政治上就不清醒。江泽民同志曾经尖锐地指出:“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拒绝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就没有资格存身于工人阶级先锋队之列。”(引自《学习·研究·参考》杂志1990年第5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共产党人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只有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自己具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增强政治上的敏锐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永远保持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共产主义纯洁性。
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发扬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以致用,言行一致。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要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言行一致上下功夫,见效果。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则。它是学风问题,党风问题,也是党性问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既用于改造客观世界,解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中的现实问题,又用于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和信念,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辨别重大原则是非、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有的同志学风不端正,表面上也学了,但没有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精神实质,更没有认真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甚至采取实用主义、敷衍应付的态度,以致出现了理解和应用上的片面性、表面化、简单化现象,特别是存在知行不一、言行不一的问题。理论脱离实际,知行不一,言行不一,都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必须注意防止和坚决纠正。
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刻苦钻研,学懂弄通理论,决不能浅尝辄止;同时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在改革和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学懂弄通理论,最根本的是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系统地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对本世纪末和跨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郑重宣言和划时代的纲领性文献,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丰富和发展。因此,必须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学习十五大文件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最重要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改造主观世界,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为人民谋利益的自觉性。评价一个共产党员理论素养的高低,不只是看他口头上说得怎么样,更重要的是看他做得怎么样,看他能不能在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实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全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当响应十五大的号召,自觉参加学习,看谁学得多一些,学得深一些,用得好一些。对学得好的要表扬,对学得差的要提出批评。
三、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
共产党员作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不仅要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还要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所以,党章中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作为共产党员的一项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
为什么要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作为一个合格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呢?这是因为,新形势新任务对共产党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深入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我们不仅要把全党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而且要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共产党员一定要牢固树立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落后就会被动挨打。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如果不努力提高文化科技水平,满足于“过得去”而甘当文盲、科盲,甘当外行,就很难发挥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共产党员要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也就是说,要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精通一行,努力成为本职岗位上的内行和能手。在学习时要注意本职工作缺什么知识就学什么知识;急需什么知识就先学什么知识;已有一定知识的就要逐步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比如,现在是文盲、半文盲的,就要下决心先脱盲,努力达到相当小学或中学的文化程度,然后再学习提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不懂得或懂得很少的,就要想方设法补上这一课,使自己具有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农民中的党员,一般都是直接的生产经营者,因此至少要学会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比如学会和掌握科学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知识和商品经济知识。以耕种土地为主的,就要学好优良品种选用、植物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农药使用、种子贮存等方面的知识。以养殖为主的,就要学好畜禽的科学繁殖、饲养、防疫等知识,以及市场经济、公关知识,成为养殖能手。
总之,共产党员应当成为学习的模范和又红又专的模范,不但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五节 要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坚决同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行为作斗争,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做合格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义务中,就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执行党的决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对此,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深刻领会,身体力行,做遵纪守法、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的模范。
一、要增强党纪国法观念
我们党是一个有严明纪律的党。我们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要求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共同遵守的言论和行动的规范。党的纪律包括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经济纪律、保密纪律、群众纪律、人事纪律、外事纪律等。这些纪律都很重要,其中以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尤为重要。政治纪律就是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纪律主要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其他有关规定。党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也是铁的纪律。所有共产党员都必须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对党的纪律要自觉地遵守和严格地执行。
共产党员为什么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这是因为:
1.党的纪律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保证。党的纪律是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的。共产党员自觉地遵守和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才能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决定党的纪律,党的纪律又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两者相辅相成。如果每个党员都按照各自的主张和意愿行事,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公开地或变相地抵制和反对,那就不可能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2.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实现党的路线和任务,不但要有政治上思想上的一致,还必须有组织上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就必须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办事,切实做到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党的各级组织和所有党员,都必须紧紧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且坚决做到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行动一致。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向上级直至中央提出,但必须坚决执行,决不允许在组织上同党对立,更不允许搞任何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一切分裂党、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的行为,都要受到党的纪律的严惩。只有坚决执行党的纪律,才能有效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保持党在组织上的团结和统一。
3.党的纪律是巩固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基本条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亿万群众的事业,只有执行严格的纪律,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和带领亿万群众为之奋斗。如果共产党员不能很好地执行党的纪律甚至违犯党的纪律,就会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损害党同群众的联系,挫伤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这是我们必须坚决防止和纠正的。
4.党的纪律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有党的坚强领导。全党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能不能做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令行禁止,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新旧体制转换的时期,两种体制并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内在的有效约束机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法律、规章、制度和政策尚不完备或不配套,存在不少“空隙”。这就使一些思想不健康的人有机会“钻空子”,从中谋取私利,干扰破坏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同时,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深化各方面的改革,诸如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的改革,物价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和企业制度的改革等等。这些改革无一不牵扯到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如何摆正整体和局部、集体和个人、长远和眼前之间的利益关系,真正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大局出发,服从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这就更加需要严肃党的纪律,增强全体党员执行党的纪律的自觉性,以全党的行动一致带动全国人民的行动一致,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建设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保证党和政府的决定和措施能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不断夺取改革开放的新胜利。
正因为党的纪律对党的事业有着这些重要的作用,共产党员必须增强党的纪律观念,自觉地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共产党员为什么必须遵守国家法律?这是因为,国家的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广泛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它既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又体现了党的政策和主张。国家的各项行政法规和地方性行政法规,也是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规定的法律程序,把党的政策和主张变成法律性的规定,它们也都体现了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党有义务、有责任领导全国人民忠实地、严肃地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令和法规。共产党员是人民的一部分,而且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理所当然地应该带头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和法规。共产党员带头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实质上也就是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所以党章专门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所有党员和党的组织,只有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没有也不应当有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总之,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应当认识到,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要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做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的模范。
二、要与违犯党纪国法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共产党员不仅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而且还应当同违犯党纪国法的行为,同一切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一切违犯党纪国法的行为,都是对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侵犯。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同违法乱纪行为和坏人坏事作斗争。当党、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是挺身而出,勇于斗争,还是视而不见,袖手旁观,这既是对共产党员党纪、法制观念的检验,也是对共产党员党性的检验。
有的同志往往满足于洁身自好,认为只要自己遵纪守法,不行贿受贿,不贪污腐化就可以了,别人是不是违法乱纪与自己无关。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对的。当然,共产党员能够廉洁自律,自觉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模范地遵纪守法,不行贿受贿,不贪污腐化,这无疑是可贵的,必须继续发扬。但是,作为一名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他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应当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而且要坚决同一切违犯党纪国法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如果只满足于洁身自好,对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视而不见,袖手旁观,放任不管,任其泛滥,又怎么能谈得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这不仅是党纪、法制观念淡薄的表现,而且是把工人阶级先进分子降低到普通群众的水平。在我们国家,守法而不违法,是国家对每个公民最起码的要求。只停留在自己不违纪、不犯法,面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熟视无睹,不敢斗争,甚至在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危害时临阵脱逃,那就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就根本不配做共产党员。
还有的同志明知对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消极腐败行为和其他危害人民的犯罪行为应该反对,但怕三怕四,不敢揭露和斗争。这也是错误的。消极腐败行为,腐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党群关系,瓦解党的战斗力。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尖锐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江泽民同志要求共产党员“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并把这个要求作为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时代要求的体现。所有共产党员都应当按照上述要求,发扬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敢于挺身而出,自觉地同消极腐败行为以及其他各种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否则,就失去了做共产党员的条件。
前面我们根据党章第一、二、三、四条关于共产党员条件的规定和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对党员提出的时代要求,着重阐述了五个主要问题。这五个主要问题实质上就是新形势下衡量一个共产党员合不合格的最基本的条件。共产党员的条件是很高的,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达到的,也是做一个共产党员所必须具备的。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该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思考题:
1.共产党员的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共产党员必须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3.为什么共产党员必须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4.为什么共产党员必须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
5.为什么共产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坚决同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第五讲 以实际行动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前四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任务,以及共产党员的条件。现在谈一谈要求入党的同志怎样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主要应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端正入党动机;二是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三是了解党章规定的入党手续,并认真履行这些手续。
第一节 端正入党动机
一、端正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
什么是入党动机?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现实生活中,要求入党的同志的入党动机往往是不相同的。例如:有些同志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的;有的则认为当党员光荣,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都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有的认为现在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通过入党在政治上找个靠山;也有的认为入了党,容易受重用,提拔快,或者大学毕业后可以找个好工作;等等。还有极少数人,要求入党是妄图到党内来改造我们党。要求入党的同志,剖析一下自己的思想,思考一下自己究竟是抱着什么样的动机申请入党。
在上述种种入党动机中,只有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才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这种入党动机之所以是唯一正确的,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是一致的。其他的入党动机则是与此相违背的,是不正确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只有端正了入党动机,才符合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入党以后,才能发挥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反之,如果让那些动机不纯的人特别是企图利用党员称号来捞取好处的人进入党内,就难以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甚至给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党组织把端正入党动机作为对申请入党的同志的最基本的要求,把考察要求入党同志的入党动机和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作为保证新党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措施。发展新党员,只能把那些入党动机端正,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表现出色,确实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进来;那些动机不纯的人,决不能吸收入党。
对于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端正入党动机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正确的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才能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和树立起甘愿“吃亏”、不怕“吃苦”、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够正确对待争取入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当周围的同志比自己先入党的时候,不会沮丧和急躁,而是加倍努力;当接受考验的时间较长时,不会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找出不足,迎头赶上;当自己要求入党的行动没有被正确理解,甚至受到一些人的曲解、误会时,也能正确对待;当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其次,要求入党的同志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这种考验在新时期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在革命战争年代,参加革命和加入党组织,意味着担负艰巨、危险的工作,甚至要牺牲自己的生命。在这样的条件下,即使有个别投机分子混入党的队伍中来,残酷的环境也起着大浪淘沙的作用,一些不坚定分子很容易被淘汰。党在全国执政以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执政地位能够使党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千千万万有志于改造社会、振兴民族、造福人民的有识之士吸引和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不断地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共同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另一方面,由于党处于执政地位,一些思想意识不健康的人存有投机心理,认为入党不仅没有什么危险,而且还可以捞到个人好处;有的甚至把入党当作追名逐利的政治阶梯。因此,为了维护党的纯洁性,党组织必须严格考察要求入党同志的入党动机,通过必要的审查和考验,去发现哪些同志的入党动机是端正的,哪些同志的入党动机是不够端正的。只有那些入党动机端正又具备党员条件的人,才能被吸收入党。这就告诉我们,申请入党的同志要想实现自己的入党愿望,只有老老实实地树立起正确的入党动机,经受住党组织的考察,并通过正确途径加入党组织,而不能怀着不端正的入党动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混进党组织。
二、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一般说来,应当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直接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科学地阐述了上述问题,只有认真学习这些理论,才能对上述问题有更加明确和深刻的认识。事实也证明,一个人对共产主义事业和共产党有了明确、深刻的认识,他的入党动机才会端正。近几年来,许多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加强了以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包括党的理想、宗旨的学习,党的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学习,党员义务和权利的学习。党的十五大后,全党又兴起了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觉悟,对他们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起了积极的作用。例如,有些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在贯彻党的富民政策之后开始富裕起来。最初他们怀着向党报恩的思想要求入党,通过学习,逐步懂得了不仅要自己富裕,还要帮助周围的群众共同致富,懂得了现在的努力就是为着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这种变化,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朴素的、感性的认识上升到自觉的、理性的高度。这是树立正确入党动机的思想基础。
第二,通过实践锻炼,不断端正入党动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棗认识棗再实践棗再认识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获得。这里最重要的是实践。要求入党的同志仅有入党的迫切愿望还不够,还必须见诸于行动,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例如,通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积极的贡献,来体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实际行动,来体会为共产主义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操;通过学习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来增强自己对党的感情,激励自己的行动,等等。一句话,就是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
第三,用正确的入党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人的思想活动是比较复杂的。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入党动机往往既有正确的成分,也会掺杂一些不正确的东西。只不过有些同志入党动机正确的成分是主要的,不正确的成分是次要的;而有些同志则是相反。这就要求申请入党的同志主动靠拢党的组织,争取党组织对自己的帮助,通过接受党的教育、实际锻炼和自我思想改造,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把不正确的动机改正过来。前面讲过,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入党动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这里着重剖析其中的三种:第一种是觉得当党员光荣而要求入党。当一名共产党员的确是光荣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共产党员称号之所以光荣,就在于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也就是说,共产党员的光荣是与责任、奉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要求入党,只是为了荣耀,为了脸面好看,而不准备为共产主义事业做艰苦的工作,那是同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不相称的。第二种是看见别人提出入党申请,自己也跟着申请,并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为什么要入党。这是一种带有盲目性的入党动机。应当肯定,这些同志提出入党申请,也是一种要求进步的表现。但是,一个人要求入党,应该有坚实的思想基础,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懂得工人阶级彻底解放的道理,决心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只是为了入党而入党,即使入了党,一遇风浪就会动摇。这样的人是不具备入党条件的。第三种是为了到党内捞取某种好处而要求入党,这样的动机与党的根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在党执政的条件下,有些同志入党后担任了领导职务,受到党和人民的重用和提拔。但是,这种提拔和重用,只意味着党员要担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决不意味着党员担任了某种职务,或者有了某种权力,就可以谋取私利。任何以权谋私的行为,都是党和人民所不允许的。我们党历来主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不能动摇的根本原则。因此,怀有到党内捞好处念头的同志,应当自觉克服私心杂念,真正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全心全意地为党和人民勤奋工作,以实际行动来端正入党动机。
要求入党的同志还应该懂得: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一时的问题,而是一辈子的事情。有的人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端正入党动机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有的入党时动机是端正的,但后来放松了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革命意志衰退了,甚至蜕化变质了。这些同志由于没有树立好或者未能经常保持正确的入党动机,即使组织上入了党,遇到适当的气候,还会犯错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75页)这段论述极为深刻。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引以为鉴,不论组织上是否入了党,都应做到首先在思想上真正入党;而且要长期地注意检查自己做党员的动机,克服那些不正确的思想,决不能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
第二节 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要求入党的同志,从提出入党申请那天起,就应当努力实践自己的入党志愿,按照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员标准
党章第一、二、三、四条对党员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申请入党的同志争取入党,不仅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而且应该明确,党员标准既不能降低,也不是高不可攀,只要自己认真对照党员标准找出差距,并尽快缩小这些差距,就能达到合格党员的要求。
1.要明确共产党员的标准不能降低。有的同志提出,既然现在我们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共产党员的标准是不是可以适当降低?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毫不含糊地回答:不能降低。因为,明确我国处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与确定党员标准,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党员标准是根据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来确定的,而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确定的。明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为了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决不能作为降低党员标准的理由。不论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阶段,还是处于社会主义阶段,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棗共产党员,都要有共产主义觉悟,共产党员的这个根本标准是绝对不能降低的。当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共产党员应当提出适应于该历史阶段具体任务的不同要求,但这决不意味着降低标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并根据新的形势任务,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这四项要求既体现了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是新时期对党员的严格要求,也是申请入党的同志努力的方向。申请入党的同志够不够党员条件,只能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衡量,决不能降低标准或另立标准。每一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当把努力方向统一到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和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时代要求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快地进步,早日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2.要明确党员标准并非高不可攀。新时期的党员标准这样严格,是不是高不可攀呢?不是的。党章对党员的严格要求来自实践,只要经过认真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要求入党的同志不应丧失信心和勇气。党的大门是随时向着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优秀分子敞开的。我们党从建党初期的几十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的60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而且党员队伍中,普通工人、农民占有相当比例,这就充分说明,党员标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应当看到,现在争取入党,有许多接受教育和经受锻炼的机会。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这一宏伟事业艰苦奋斗,这就为我们创造了难得的在实践中奋发进取的好机会。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思想、组织和作风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措施,使发展党员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为了使党员队伍建设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各级组织将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申请入党的同志也将得到更多的培养和帮助。申请入党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坚定信心,执著追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加强党性锻炼,努力达到共产党员的标准。
3.要全面理解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党章对党员标准作了明确全面的规定,要求入党的同志应该认真学习,正确理解,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能以偏概全。有的同志认为,党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现在又搞市场经济,只要是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的“能人”就可以入党。这种用经营管理中的“能人”标准来代替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的看法,显然是不对的。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以后,共产党员必须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经济建设服务。在经济战线上,以及与经济战线密切相关的岗位上工作的共产党员,更应当熟悉经营管理,成为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求入党的同志也应当从这些方面努力,在经济活动中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党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也必须对其政治觉悟、政治倾向、思想品质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因此,要求入党的同志一定要全面理解和实践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决不能片面地理解,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有的同志认为,申请入党的同志只要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比如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当上了“三好学生”就可以入党;有的甚至认为,先富起来的人拿出一点钱为群众办了一些好事,就可以入党。这些看法与我们党的一贯要求是不相符的。诚然,要求入党的同志经过刻苦学习和勤奋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出色的成绩,立功受奖或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有些人富起来为群众办了好事,这些都是应当充分肯定的,这也是争取入党的实际表现。但是,工作成绩、荣誉称号和为群众办了好事,不能同党员标准划等号。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党组织接收一个同志入党,必须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全面衡量,不是只看一时一事的表现,而要进行历史的、全面的考察,通过现实表现,考察其政治品质、思想觉悟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必须是具备党员条件的,才能接收入党;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继续在党外接受教育和锻炼。
总之,要求入党的同志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并且对照党员标准找出自己的差距。要以高度的自觉性,正确认识自己,严于解剖自己,明确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党员条件,哪些方面还没有达到,找出克服和解决的办法,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自己锻炼成为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
二、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一般说来,一个人刚刚提出入党申请的时候,尽管有要求进步的愿望,但他对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和宗旨的认识不可能那么深刻,与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要缩短这个距离,既需要个人的主观努力,又需要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帮助。所以,申请入党的同志应该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和有关情况。申请入党的同志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情况,有利于党组织对他加深了解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帮助,使他更快地进步。同时,这也是培养严格的组织观念和对党忠诚老实的重要途径。申请入党的同志应当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汇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等等。向党组织汇报,要忠诚老实,有什么就说什么。要敢于谈出自己的缺点,不要担心把真实思想亮出来会影响党组织对自己的看法。一个同志敢于亮出自己的缺点、毛病,这正说明他胸怀坦白,追求真理,是有觉悟的表现。
二是要积极参加党的活动。申请入党的同志参加党的哪些活动,要由党组织决定。一般地说,可以参加学习党章、听党课、某些党日活动、讨论积极分子入党的党员大会、预备党员入党宣誓大会、先进党支部或优秀党员表彰大会等。积极分子参加党的活动,是实际体验党内生活,接受党内生活锻炼,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员优秀品质的极好机会。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按照党组织的安排,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并从中接受教育。同时,要努力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一般来说,党组织为了培养锻炼申请入党的同志,都要分配给他一定的社会工作,这对他既是一种实际锻炼,也可以通过他在工作中的表现来考察他的觉悟程度。申请入党的同志要认真负责做好这些工作。
三是要认真接受党组织的培训。申请入党的同志认真接受党组织的培训,对于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正确路线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切实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对入党积极分子一般要进行一年以上的培养和比较系统的教育,这是根据多年来发展党员工作的经验和入党积极分子成熟的一般规律提出的,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发展新党员之前,发展对象无论是普通工人、农民,还是专家、学者、名人,基层党委都要通过适当方式,组织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觉悟。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严肃地对待这种学习,认真学好规定的学习材料,注意联系实际,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章,弄懂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宗旨、纪律、党员的义务和权利,解决自己思想上存在的有关问题,努力做到首先在思想上入党。
四是要正确对待党组织的考察。考察,是为了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保证新党员的质量,避免不符合党员标准的人被吸收入党,防止坏人和各种投机分子钻入党的队伍。党组织对发展对象的思想觉悟、政治品质和工作表现,要进行全面的考察。主要考察他们是否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还要考察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重大政治事件中的政治态度和表现;考察本人历史、家庭主要成员和联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要求入党的同志应当自觉地接受并配合党组织搞好这种考察。党组织对于发展对象本人的历史、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进行政治审查时,需要听取本人的申述。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入党的同志应忠诚老实地把有关情况向党组织讲清楚,并提供可以为自己证明的有关线索,积极主动地协助党组织搞清问题,决不应对党组织的审查有不满或对立情绪。
申请入党的同志要能够经受住党组织一定时间的考验。申请入党的同志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天起,就渴望早日实现自己的入党愿望。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各人的情况不同,接受考验的时间有的可能长一些,有的可能短一些。考验时间的长短以是否具备了入党条件为准。因此,每个申请入党的同志都应当愉快地接受党组织的这种考验。有些申请入党多年的同志没有被批准入党,多数原因是他们在某些主要方面还不符合党员标准。这些同志应该多从主观上寻找原因,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克服。
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为什么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呢?因为争取入党离不开实践,争取入党的过程也主要是实践的过程。刘少奇同志说过;“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刘少奇选集》上卷第99页)当前,要求入党的同志只有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场伟大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按照党员标准去努力,才能把自己锻炼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共产党员,
根据党章规定和新时期的特点,要求入党的同志要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要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能够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坚定地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团结带领群众为完成党的任务作出贡献。(2)要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克己奉公,勇于牺牲的高尚情操。能够把遵循商品交换原则与坚持党性原则统一在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目标上,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3)要有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实绩的过硬本领。尊重科学,勤奋学习,熟练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化经营管理知识和科学文化业务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生产和工作中的骨干和行家。(4)要有真抓实干、密切联系群众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勤俭节约,艰苦创业。(5)要有较强的法纪意识。能够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坚决依法办事,廉洁自律,有令则行,有禁则止,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勇于同一切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必须进行持之以恒的努力。许多要求入党的同志从提出入党申请的那天起,就矢志不移、孜孜不倦地为党工作,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入党要求是真诚的,对党的事业是忠诚的。但是,也有少数同志,心血来潮就积极努力,时间不久就松懈下来。这种忽冷忽热的表现,说明这些同志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共产主义信念还不牢固。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就必须克服这种“冷热”病。要通过进一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觉悟,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还有的同志错误地认为,“好好干”是给党员和党组织负责人看的,他们在场就拼命干,不在场就是另一个样。这种看法和态度是不对的,是入党动机不纯的表现。要求入党的同志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它的意义在于为党的事业作出实际贡献,并在作出贡献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觉悟,进而达到共产党员的条件。要做到有人在场和没人在场都要努力工作,经常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既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又能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这样才能逐渐锻炼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还必须有老老实实的态度,靠自己真诚的努力。入党没有什么捷径,只有靠自己的积极努力。有的同志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想通过拉关系,托人情,以至请客送礼、恭维奉承等不正当手段进入党内,这是非常错误的,是党规党法所不容的。企图采取这些方法入党的人,根本就不够共产党员的条件,不能入党,即使混入党内,也总有一天要被清除出去。中央组织部明文规定:“要坚决杜绝纳亲纳派,‘走后门’入党,点名入党,以及用党员称号作交易等不正之风,对违犯者要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绳之以党纪。对采取不正当手段吸收的党员,一律不予承认。”中央组织部还多次通报过利用不正当手段混入党内的案例,一些地方的党组织也严肃处理过这类问题。作为要求入党的同志,一定要严肃看待这个问题,千万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党的各级组织都应严肃认真地执行上述规定,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阳奉阴违,有意违犯这些规定。
第三节 严格履行党章规定的入党手续
党组织吸收申请入党的同志入党,要严格履行入党手续,这不是单纯的技术性工作,而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它既是对发展对象进行一次实际的党性教育,也是从组织上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必要措施。申请入党的同志对这些手续以及为什么要履行这些手续,应当有清楚的了解,并自觉地按照规定的手续去做。
一、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是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环节
入党手续,是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在发展党员时必须履行的程序。一个要求入党的同志,从他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直到成为正式党员的整个过程,就是履行入党手续的过程。党章明确规定了入党手续的基本内容,党内有关政策法规作了更加详细、具体的规定,所有这些,都要认真履行。
为什么说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是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环节呢?
首先,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发展党员工作的根本要求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这种性质要求加入到这个组织中来的人,必须是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加入的。这是发展党员工作的根本要求。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把那些真正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以保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其次,严格履行入党手续,也是对要求入党的同志所进行的一次严格的政治审查和实际的党员标准教育。入党是一个人有关政治信仰的最郑重最严肃的选择,是关系自己一生的大事。许多入党多年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已经入党多年了,但入党前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第一次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以及支部大会讨论自己入党和举行入党宣誓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总是那样令人难忘,以致一直成为鼓舞和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而上述严格履行入党手续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要求入党的人接受党的政治审查,接受党的政治教育的过程。因此,每一个要求入党的同志,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严格履行入党手续的重要性,而且要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这种有特殊意义的审查和教育。
第三,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是为了保证新党员质量,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视党员质量,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特有要求,这一点对执政党来说尤为重要。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曾提醒布尔什维克党:目前参加执政党的引诱力很大,甚至连没有一点无产阶级气息的人都对党的政治成就心驰神往。因此,列宁强调,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应当更加注重提高党员质量,并多次建议党必须规定严格的入党条件。我们党执政以后,一直非常重视提高党员质量。1951年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同志对党执政以后发展党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他指出,革命已在全国胜利,“在有些人看来,现在加入共产党,不独不要担负什么艰险,而且可以获得个人的许多保障以及荣誉、地位等等。这时,落后分子、投机分子、反动分子就会希望加入我们党,而且有不少的坏分子积极地要钻入我们党内来。客观的自然的限制没有了,如果我们又不在主观上加强限制,就是说,不更加提高党员的条件,不更加严格入党的手续,那就会有大批的落后分子、投机分子、反动分子混入到党内来。这对于我们党则是一种严重的危险。”(《刘少奇选集))下卷第68页)在这里,刘少奇同志把“更加严格入党的手续”作为保证党员质量的重要措施来强调,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几年来,实际工作中,也确实发现少数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未严格履行入党手续而混入党内的现象。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完成历史赋予党的重任,发展党员更须严格把关,以严格的入党手续来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入党需要履行的手续
根据党章第五、六、七条和有关规定,需要履行的入党手续是:要求入党的人自愿提出申请,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填写入党志愿书,经过支部委员会严格审查,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上级党组织派人谈话和审查批准,举行入党宣誓,即成为预备党员。然后,经过预备期的考察,确实具备党员条件的,办理转正手续,经过上级党组织批准,成为正式党员。下面作具体说明:
必须自愿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入党必须由本人自愿申请,是因为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申请入党就意昧着决心承担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志愿按照党章的要求去终身实践。所有这些,来不得半点强迫,必须自觉、自愿、心甘情愿。如果本人没有入党要求,说明他还没有这个觉悟,或者没有这个决心,还有思想顾虑。党组织可以启发教育他,但是不能硬拉人家入党。鉴于申请入党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为了郑重表达自己的决心,同时也为了便于党组织进行考察、教育和培养,申请入党的同志一般应写书面申请。入党申请书的内容主要包括:(1)为什么要入党。主要写自己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2)自己的政治信念和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的主要情况;(3)对待入党的态度和决心,以及今后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另外,为了能尽快地得到党组织对自己的全面了解,申请人也可以将个人履历、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受过的奖励和处分等情况,以及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政治历史问题等情况写在入党申请书上,或者单独写成材料交给党组织。
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党章这样规定,是为了使党组织更好地了解申请入党人的情况,加强对他们的考察、培养和教育。规定要有两名介绍人,一是为了使党组织对被介绍人的考察更加全面、客观,避免片面性,有利于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二是不致因一名介绍人的变动而影响党组织对申请入党人的考察,有利于工作的连续性。入党介绍人由发展对象自己约请,或由党组织指定。申请入党的同志自己约请介绍人应注意,不能约请预备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尚未恢复党员权利的党员,因为他们在党内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般情况下,也不宜约请自己的亲属做介绍人。由党组织指定介绍人的,要经本人同意,不应硬性指派。入党介绍人一般可由培养联系人担任,这是因为培养联系人了解发展对象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有利于培养、教育工作的连续性,也有利于发展对象被接收为预备党员后,进一步对其进行教育和考察。
必须填写入党志愿书。当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经过认真审查和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之后,准备讨论他的入党问题时,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书是党组织对申请入党的人进行审查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党员的重要档案材料。填写入党志愿书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是对申请入党的人的一次实际教育,申请入党的同志必须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党忠诚老实,不得有任何隐瞒。本人政治经历复杂的,要在重要情节上提出证明人。
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作出决议。发展党员,必须经党的支部大会讨论通过,这是我们党吸收党员的一个重要原则。发展党员的支部大会,是决定一个同志能否入党的重要会议,也是对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教育的有效形式。在支部大会上,入党申请人要汇报自己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及本人历史和现实表现的主要情况,需要时还要回答党员提出的问题;介绍人要将申请人的思想、品质和经历等情况向党员作出负责的、实事求是的介绍,并对其能否入党表明意见;出席支部大会的党员要根据党员标准,联系入党申请人的表现,对申请人是否符合党员条件进行充分的讨论,指出申请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最后形成申请人能否入党的支部大会决议报上级党组织审批。入党申请人应当参加会议,并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特别是要正确对待对自己入党有不同意见的同志。有些党支部发展党员不经过支部大会讨论,而由支委会或由支委个人决定积极分子入党,这是违反党章规定的。有的上级领导“点名”让下级党组织发展某人入党的做法,也是违背党章规定的。上级党组织负责人可以向下级党组织介绍某人的情况,但发展党员必须按照党章规定的手续进行。
必须经上级党组织审查批准。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以后,还要经上级党组织审查批准。这是把好新党员质量关的最重要的一环。上级党组织的审批要严格按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来衡量,而且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作出决议,不得由个人说了算,也不得用传阅表态等办法代替党组织的集体讨论。在正式审批之前,还要派人同发展对象谈话。谈话的目的,是为了使上级党组织直接了解申请人的情况,并帮助他提高对党的认识。这样做有助于防止偏差,保证审批的正确性。谈话的内容,主要是了解申请人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熟悉党员义务和权利的情况以及觉悟程度,从而看他是否具备党员条件。在谈话之后,再正式讨论审批。经过上级党组织集体讨论批准,才能成为预备党员。
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举行入党宣誓,是我们党的传统,是对预备党员进行的一项庄严的、生动实际的党的观念的教育。党章规定的誓词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誓词概括了党对党员的要求,也概括了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所承担的政治责任,具有党规党法性质,对每个党员都有约束力。预备党员宣誓以后,要牢记自己的誓言,努力付诸实践,并时刻用它激励自己,不断增强献身党的事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
预备党员要经过一年预备期的考察,预备期满时支部大会才能讨论他能否转正。预备期的作用,主要在于对预备党员作进一步的教育和考察。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通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所分配的工作,可以直接受到党的教育,受到实际的党的生活的锻炼,应当比入党前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克服缺点,更快地进步。预备期满能否转正,要以是否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具备党员条件为准。只有具备党员条件并按党章规定办理转正手续,经过上级党组织的批准后,才能成为正式党员。要求入党的同志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必须牢记,一个人在组织上入了党,是自己政治生活新的开端。新入党的同志,要把入党作为继续前进的新起点,用党员标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真正实践自己的入党誓言,使自己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的称号。
思考题:
1.申请入党的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要端正入党动机?
3.为什么要严格履行党章规定的入党手续?
4.入党需要履行哪些手续?
5.要求入党的同志应该怎样争取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