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在新乡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老师们不再是一味按照章节进行刻板的讲授,而是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专题,组织大家对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实践体验进行讨论,在互动中引导同学们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工具,推导出一个又一个让人信服的实践结论。
思政课万庆博士在一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上,为说明价值评价的主体性而进行的专题互动,经同学们上传至微博,短短一周内,转载量达6万多人次,总阅读人数达30多万人次,万庆老师一时“走红”高校思政圈。
经过充分调研,新乡学院的思政课老师们认为,思政课教学的目的不是知识灌输,而是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彻底改变思政课课堂沉闷,师生缺乏激情,为完成任务而学的窘况,社科部一改按传统章节顺序授课的方式,组织各个教研室利用寒暑假期间加班加点,重新修订了思政课教学大纲和教案,精心挑选时政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若干个专题,采取专题性教学方式,有机整合教学内容,多设计更符合“95后”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师生互动环节,尽可能提高教学效果。
将原有老师熟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打破再重新整合,其难度不亚于重新备一门新课。但是,采用专题性教学的效果十分明显:之前课堂上逃课、打瞌睡、玩手机的现象少了,认真听讲、热烈讨论的多了,个别课程还出现邻近高校来蹭课旁听的现象。同学们发现,过去一直枯燥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始变得有意思了。如今,这种专题性教学已经实现了5门思政课程全覆盖,各个教研室你追我赶,力争将每一个专题讲好讲活,做到每一节课入耳入脑入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年多来的坚持和努力,使得新乡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成功申报河南省精品课程后,又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评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此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评为新乡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被评为新乡学院优质课程。
光明日报电子版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7-05/08/nbs.D110000gmrb_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