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
发表时间: 2019-09-06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思政课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讲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进而让大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前提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强调了思政课教师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极端重要性。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加强思政课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增强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建立和完善四重机制,以解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
一、建立和完善主动学习机制,激励思政课教师真学马克思主义
真学,是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首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先从真学开始。因为真学是连接信仰主体与信仰客体的桥梁,是信仰客体进入信仰主体心灵的关键所在,是信仰主体从自在意识转变为自为意识的第一环节。如果思政课教师不真学马克思主义,就不会真懂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信仰马克思主义。有的思政课教师认为马克思主义许多内容是不变的,不需要进一步学习,其实马克思主义是始终不断发展的;有的思政课教师认为学生不爱听课,自己讲再好都没有用,不需要学深学透,其实正是因为教师讲不透理论学生才不爱听。解决思政课教师真学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需要建立思政课教师主动学习机制。
首先,思政课教师应认识到真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树立“我要学习”的思想机制。思政课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教师,还是价值引领、传递信仰的教师,只有树立真学马克思主义的意识,才能领略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才能真情实感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讲好马克思主义。其次,学校应建立思政课教师“减负”机制,给予思政课教师足够的真学时间。学校要着力解决思政课教师人员短缺和思政课教师授课任务重的问题,从而引导思政课教师去主动学习。只有让思政课教师真正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才有可能让思政课教师真学马克思主义。再次,学校应建立思政课教师真学的目标机制,赋予思政课教师学习目标动力。学校可以给思政课教师每学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思政课教师原原本本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交流学习心得。思政课教师将学习任务的压力转化为动力,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将学习由“自在”转变为“自为”和“自觉”。定期开展马克思主义优秀成果评比,给予优秀成果教师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以进一步激励思政课教师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
二、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帮助思政课教师真懂马克思主义
真懂,是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一环。真学是真懂的基础,未经历过真学环节,无法进入真懂环节。然而,真学不一定必然真懂马克思主义。真学仅是真懂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解决思政课教师真懂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还需要加强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可以解决思政课教师真学过程中的困惑与不解,点燃思政课教师真学过程的思想火花,提升思政课教师真学后的思想境界,进而促使思政课教师真懂马克思主义。加强思政课教师教育培训,需要建立和完善以下机制。
首先,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中专家疑难问题解答机制。思政课教师在真学过程中无法理解的概念、观点、理论均可以通过专家解答,为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提供保障。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中专家疑难问题解答机制,使专家和思政课教师的沟通顺畅和有效。其次,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中思想交流表达机制。在教育培训中,许多思政课教师集中在一起互相交流体会、分享学习成果,有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因此,在教育培训中需要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思想交流场所、话语表达机会和良好的思想交流环境,让他们在交流讨论中悟透、悟懂、悟通马克思主义。再次,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的考核机制。严格的教育培训考核机制,可以促使思政课教师全身投入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真懂马克思主义思想境界。
三、建立和完善集体备课机制,检验思政课教师真信马克思主义
真信,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实情感流露,是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真学、真懂是真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不建立在真学、真懂基础上的信仰马克思主义都是假信。因为真信作为自为、自觉的意识是主体与理论客体相统一之后的意识,而主体与理论客体相统一,必须要主体真学、真懂理论客体。思政课教师是否真信马克思主义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来检验。在集体备课中,思政课教师分别从自身理解去阐释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教学效果,并流露出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实情感。通过集体备课检验思政课教师是否真信马克思主义,需要建立和完善集体备课机制。
首先,规范定期集体备课次数。集体备课次数是检验思政课教师真信马克思主义的数量基础,学校应要求每位思政课教师在给学生授课前均参加集体备课。所以,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规范定期集体备课次数,让每位思政课教师参加足够多的集体备课,这样才能更好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其次,规范集体备课方式。集体备课方式多种多样,应选择能展现思政课教师真信马克思主义情感流露的方式,如说课、授课等。再次,建立和完善集体备课考核机制。集体备课不应是走过场、走形式,只有建立和完善集体备课考核机制,才能更好激励思政课教师认真备课。
四、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反馈机制,督促思政课教师真用马克思主义
真用,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终归宿。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和践行的四个因素,它们既相互独立,各自有不同的阶段特点,又相互依赖、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统一体。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用环节,最重要体现在思政课课堂上,思政课教师将马克思主义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现中国梦的信心,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督促思政课教师是否真用马克思主义,需要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反馈机制。
首先,建立和完善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听课反馈机制。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走进课堂,思考思政课教师是否真懂马克思主义、倾听思政课教师是否真信马克思主义、观察思政课教师是否真用了马克思主义,并反馈给思政课教师,推动思政课建设。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党委书记、校长听思政课反馈机制,包括定期反馈次数、反馈方式、反馈结果落实等,以提高思政课教师真用马克思主义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其次,建立和完善教学督导反馈机制,提供思政课教师真用马克思主义的同行评价标准。学校应重视教学督导课堂反馈,建立和完善教学督导反馈机制,督促和提升思政课教师真用马克思主义的效果。再次,建立和完善学生反馈机制,提供思政课教师真用马克思主义的学生评价标准。学生是思政课教师真用马克思主义的最直接受益者。学生能否从思政课教师中获得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都可以反映出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教学情况,从而直接反映出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情况和实践情况。(作者系广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戚杰强)